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给有情众生时,要普遍以慈心对待,不因为有亲属的因缘,所以特别照顾他;非亲属就都不关心,应该平等看待,遇到了就应该随缘加以照顾。在外面遇到的某一个穷苦众生,也许一百世以前他是你的父母,只因为悭贪不施,所以这一世很穷苦;也许某人五十世以前是你很钟爱的子女,比你现世的表亲还要亲,为什么要以现世的因缘作为布施的考虑呢?所以应该普慈一切而不依此世因缘。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能观察欲界无常,乃至欲界六天再上去的初禅、二禅,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些境界及境界中的有情也全部是无常之法。由于这样观察的关系,所以不会去追求导致沦堕三恶道的事业,也不会起心作意想要追求欲界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若有人不信,硬说天堂是永恒的,所以要天堂挂号,要地狱除名。那么问题来了:地狱的死者名籍是谁在掌管啊?天堂是谁在掌管挂号的事啊 三摩地

2018-07-23

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要杀的地实有的人;由于烦恼相应,内心里发起了断绝他生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菩萨戒的受持,只要是有情愿意持守菩萨戒,并能理解传戒师对戒相说明之言语,对于戒相的内涵已然理解而不误会,亦无障戒因缘而遮止受戒,都可以受持菩萨戒的;但欲受菩萨戒者,必先具足三皈依,所以您欲受菩萨戒,得先于佛教团体中受三皈依戒,具三皈依者再视各人因缘而求受菩萨戒。目前大多传授梵网、地持、瑜伽菩萨戒,极少传授优婆塞菩萨戒,通常受优婆塞菩萨戒者乃是为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准备了这些供养物品供养释迦世尊,然后胡跪上香禀告曰:○○○今于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圣像前自誓,尽未来际皈命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出世三宝,拥护现在、未来一切住持三宝,受持大乘菩萨心地戒,尽未来际持菩萨十重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菩萨应修法门,尽未来际饶益一切有情众生,受此三聚净戒,生生不失此戒,世世生于佛前,得佛护念,常随佛学,而亦不舍一切众生。以上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阿那含)、若一來(斯那含)、若預流(須陀洹),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 三摩地

2018-07-23

」菩薩犯瞋乃大忌【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塊、刀杖,捶打傷害損惱有情,內懷猛利忿恨意樂,有所違犯,他來諫謝不受、不忍、不捨怨結,是名第三他勝處法。】《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10誹謗三寶「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 三摩地

2018-07-23

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呢?菩萨的全名就是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这里的菩提指的是大菩提,也就是佛菩提,佛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萨埵就是有情,所以菩萨就是说具有佛菩提性的有情,我们就说他是菩萨;也可以这样子说了,发大菩提心想要求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称他作菩萨。所以当一个人在三皈依的时候,他发了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是建议大家基础上要学习,我们每年都会办,现在每年都会举办菩萨戒的传授,你就可以报名,这菩萨戒的问题了解了吗?北京开示菩萨戒菩萨的修学,于戒、定、慧三学,是要让自己发起菩萨种性,然后能够世世常在世间行菩萨道,不畏生死,而在生死中利乐有情,修学道业,成就佛道。所以这个戒本身对菩萨来讲,他是不像声闻来说,只有不该做的你不要做,声闻的戒里面是叫你不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而言,被堕胎之后转入中阴阶段时,他仍然会执着人间的五蕴身和五蕴的种种自性,纵使有瞋恨之心,也会急着再去寻觅适合的有缘父母而去投胎,只有瞋恨心很重的中阴有情,才会投入鬼道里面来报复;但是报复完了以后,还是得在鬼道中很长寿的生活,时间远超过人间的时间,所以他们通常会怀恨而重新入胎,所以父母被报复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后世相遇时,因为如来藏中所执持的种子 三摩地

2018-07-23

同理,你若想要选择一对有福德而身世清白的父母,只要有较大的福德就可以得到;当你的福德比别的中阴有情大,他就得让给你。因为在法界中,福德大的人优先;去到欲界天、色界天都一样,所以已经了了理解十业道的人,他自己就知道下一辈子要去哪里,不必等到佛菩萨来告诉你,因为你可以自行决定。但如果造了十恶业道,犯了十习因,那就作不得主了。正因为见道者是证得不作主的心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件事上,如果是以世俗人的立场来说,我也许还算一个好人,但是如果依照菩萨必须摄一切善法,饶益一切有情来说,我作的就不对了。事后想想,若再遇到这样的事,我态度一定要和蔼地说:“大姊你往前站,这样你就比较好拿到行李了。”我想那位大姊听到我这样说的话,一定会很高兴,这样我就跟她结了一个善缘,将来就有可能摄受她。另外,受戒后把戒持好也是一门实修 三摩地

2018-07-23

同性恋者是对同性有情有所爱恋,出家以后若可以不再爱恋以前的同性恋人,自然也不会爱恋其余有情,可以舍亲弃家,当然就可以出家了!这与异性恋者出家以后不再爱恋配偶的道理是一样的。2.「而同性恋的产生是否也是累世累劫下来的习气?」同性恋者不一定是累世熏积的习气,有很多人往往是因为儿时的熏习以及基因的具有异性特质所致;基因的部分可以解释为:因为累世的熏习,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这类短命报的有情的生命,为何会短寿夭折而死呢?佛陀在这部经中有概略的开示,我们看佛陀怎么来开示。佛陀说:【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 三摩地

2018-07-23

过去有情,轮回往复,数不能知。比丘!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处,和为泥丸,大小如豆,数彼众生无始劫来所生父、母、子、孙,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尽,父、母、子、孙数不能尽。比丘!如是无边轮回众生,贪爱、无明、颠倒,陷爱欲泥中,生死轮回,不知其数,是故令汝,学断轮回。——《佛说解忧经》★众生从爱生,心意驰不停,众生处生死,苦为大怖畏…&h 三摩地

2018-07-23

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悲 三摩地

2018-07-23

当科学家合成胚胎,而它的条件允许第八识入住,就会有另一有情的中阴身进入这一个胚胎,中阴身进入胚胎之后,中阴身便死去,但入住胚胎的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的功能,祂会吸附四大物质,让胚胎成长,终于诞生克隆羊。未来若有克隆人,只要他能够活下来,身根不烂坏,并且能够运作自如,就一定有第八识,所以克隆出来的人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分身,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人类,不会完全听 三摩地

2018-07-23

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在家菩萨相的童子、童女,或者居士、宰官、天人……等各种在家相;以此身相的示现,对于利益众生的层面较为广大,较易符合恒顺众生、饶益有情的菩萨道精神。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编按:《人间佛教》自本电子报50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界定上是很清楚明白,有情有心识,所以有情有八识,一心有八个识;然后这个心,实际上就是如来藏心,祂实际上就是第八识,前七识都祂出生的,所以这样道理应该很清楚。那我们众生一般理解上,就认为我的眼睛可以看到色尘,那就算是一个识别,就一个;那如果眼睛闭起来,你看不到,这样就有一些障碍。有天生障碍的人,我们称他什么?瞎子、眼盲或是生盲,如果是后来得到障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