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明一切有情之真心,明三世十方诸佛之真心,明心之后便能见性。明心见性则断三缚结,永不入三恶道。复于见性后求破牢关,或先深入教典学四悉檀。以四悉檀为方便,将自心所悟所学接引后学。则脚跟稳,心笃定,说法无碍。信者往往因之精进修学,终能断结而得度。此后即以所悟见地广度有缘众生,不至以盲引盲,自他皆能得度,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大神通力无所畏,已曾承事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诸佛,悉皆能转不退;若有无量阿僧祇世界有情才称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念佛的基本定力;也就是前面所说,于动中都有定力,所以心很细腻,才能够随佛方所去参究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然而在末法时代,有动中定来参究,真的很罕见!因此缘故,现代的佛弟子很难培养动中定来参究;就算有定力,那都是在打坐当中所培养的静中定,于下座不久后就散失掉了,更遑论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当中有定力可以参究。然而正觉同修会有一法门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于菩萨亲证自心如来的缘故,而如法修行,将自身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得以成就佛道。(原标题:什么是念佛三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宝积经》卷116)说明如下,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向佛禀白:世尊!什么是一行三昧?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法界实相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实相,那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法界,所以要系缘于法界,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入佛的一行三昧,应该要先听闻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要先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建立佛法正知见,并依之而修学 三摩地

2018-07-23

弟子○○○今在佛前至心忏悔往昔所造一切罪业,发誓永不再造任何伤害有情众生之微小身口意业行,发愿好好受持清净佛戒、拥护正法,发起无上菩提之心、救护一切有情众生得以出离生死,乃至成就佛道。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佑弟子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劫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弟子○○○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45〈17菩提分品〉: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CBETA,T30,no.1579,p.540,b1-6)而平实导师也引用了弥勒菩萨的教导,告诉我们大家供佛时要有六种作意,如此可以让功德更加殊胜。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应成派中观有一位附佛外道曾提出:凡是主张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那就是外道神我、梵我思想。他的意思很清楚告诉大众:根本没有真心如来藏存在。又认为世间的一切法不仅是缘起缘灭,而且只是名相而已,所以才会提出完全违背佛的说法来误导众生。然而佛在《四阿含》都开示,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祂真实存在,有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无余涅槃的本际、如、我、入胎识等等 三摩地

2018-07-23

进了茅蓬后,老和尚说:『你们都害怕今天会热得不得了,结果热不热?』我们六个人都憋着嘴笑了,我们说:『今天全赖您老人家的福德呀,感动了那些乌鸦来,遮了太阳,不然,这么猛烈的阳光,我们一去一回,可不好受啊!』所以道人动一念,有情鸟群也来护持了。1955年7月,老和尚的茅蓬被火烧了,相连的小厨房的外墙也倒坍了。那是土墙,要先用两块板夹起来,然后用泥土来打。当 三摩地

2018-07-23

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又造恶业者,眼视下净,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傍。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辗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是存在于人间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拥有世间法的时候,当我们还是有五蕴假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以佛法的无我观,来继续活在这世间?因此菩萨就会以如来藏服务这假我的精神和体性,来转而服务一切有缘的有情!一切有情虽是假,可是他还是受苦啊!因此我们不忍心,在我们能力之内,就是于此世间,来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渐次修学、得到佛的智慧。人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非常非常困难,还必须对每个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众生心都必须要了解,这样才能够精确地处理实现业果差别;绝对不是说自己的如来藏觉得应该怎么作,就怎么作,还要根据相对应的有情的一切业,所以一切如来藏不会互相扞格的话,就必须每一个如来藏都有了达一切世间的能力。甘愿做菩萨(七)——不与取、因舍而得所以当我们这样来考虑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你以 三摩地

2018-07-23

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佛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著你的诸佛,每一尊佛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 三摩地

2018-07-23

二谓如是忧郁,多分灭于三地满心位,心量广大及于十方世界有情故。三谓余分忧郁于七地满心位灭尽,对往世多劫亲人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已灭尽故。四谓菩萨多情,须待往世眷属已入三地满心位,已对菩萨不起厚重依恋,菩萨始能灭尽欲爱习气种子而无所罣碍故。五谓如是多情菩萨忆念多劫相随之亲蜜眷属而不捨之,欲爱习气种子流注非不能断;但为照顾多劫亲属故,从初地起,歷经一大阿 admin

2018-07-23

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能。”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rdquo admin

2018-07-23

而说佛性当常的人,则误会阿赖耶识,祂因处于分段生死的阶段,就以为阿赖耶识不具有清净的本性;这是因为不了解每位有情的佛性本自常住,所以无论是处于分段生死位的阿赖耶识,或是入八地以后的异熟识,都同样与佛地的无垢识具有性净涅槃的功德,没有欠缺,自然也不能主张佛性未来才会具足。由于玄奘菩萨的开示与解惑,原来中土主张佛性真常与佛性当常的两派说法,到这里也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每一位有情都各自有第八识,而如来藏虽然含藏了每位有情各自不同的业种,也含藏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但是祂的自体却是清净的。当菩萨行者证悟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之后,也就实证了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因此他也就不需要像二乘人一样灰身泯智而入无余涅槃。所以说,大乘菩萨在三界生死轮回中,就能亲见这如来藏的涅槃实际,并且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于生死轮回中 三摩地

2018-07-23

大师不仅在佛法修为上无人能及,内心也是有情有义,而世间智慧也无比高妙。回国后,面见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君王李世民时,彼此对答实在值得玩味,所谓伴君如伴虎,彼此酬答稍有不慎,恐有不祥。李世民一见面就说:法师当年怎么就不辞而别?玄奘大师回答的格外得体:贫僧当年离开,曾再三上书请求朝廷恩准,只怨自己当时修为不够,诚心不够,才没有被批准。但贫僧实在太想学习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阿赖耶识心体本就具足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有情因地本有的心第一义性;证悟这个从来不起妄念的第一义性心的人,就名为觉者、名为始觉。如果一个还没有证悟这个真实心,却把意识心当作是恒不坏法的人,他只是压制意识心让妄念不生起,就自以为这样就是觉;实际上,这样却还只是不觉位的凡夫,根本不是始觉者,因为他根本就还不曾发起任何的无分别智,因此也就难以真的断除烦恼。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