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上五种,都是有情内身上所具的相,故名内。依外五种是:1、大师,即值遇大师出世。2、世俗施设,即佛正演说,依世俗相安立十二分教法。3、胜义随转,即依大师开示的修行,于沙门果证得。4、正行不灭,即世尊虽已入般涅槃,世俗未灭,可依之修行正行。5、随顺资缘,即依修行,有信心善士奉施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具。十义,如《瑜伽师地论》第二十卷广说。二、于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教他供养,供养者为令所余有情皆能培植福慧,发心供养三宝,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欲设供养时,于诸供品,非唯自作,亦劝父母、妻子、朋友等,令于如来所,或如来塔庙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名教他供养。若于贫苦无力兴办供养的有情,兴慈愍心,将自己供品,布施与他,令其于如来前及如来塔庙前持用供养,愿其招感福乐果报,但自己无所供养,是名唯教他供养。若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诸逼迫事,自推已过,以业之成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如是虽遭轻陵毁辱,堪能忍受,而其本性都无改变,唯常于彼有情,思为利益。又能于修道等时,堪忍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苦;如是名为善能堪忍。7、无有怖畏,处大众中,说正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战掉,辩无误失,腋不流汗,身毛不竖,不为诸畏怖之所逼切,故名无有怖畏。8、语具圆满,即成就极美妙的语言,其显了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选择皈依处,应当从五方面去观察,如彼论说:谓由五处观察所皈,乃可皈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三业不清净的人,必有过失;没有大悲心的人,必有偏私;没有成就无上法的人,于自利利他就不能究竟。故不符合这五种观察条件的人,我们就决不应该皈依他。依据经论中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前十方虚空所有有情无非是祂,所以永远离不开自心如来,当然是常与如来同住。你若能供养三宝,三宝当然会回报你,一定会照顾你未来无量世的成佛道业。如果能这样,佛菩萨会在每一世都帮你安排得好好的;每到某一个缘熟了,就向你示现、帮助,舍报时就帮你安排,那你不是常与诸佛行住坐卧吗?“如果有人能像我释迦牟尼所说的这样,随着自己力量多少来供养三种福田: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余报便会尽不可说的久远时节而难以脱离,因为种子流注而要反过来历经种种受人诳骗,因为自己于说法中之所误导之一切众生非止仅于其当生,若是其著作一直流传于世,本身透过其在生之时所创立的基金会财力的供输,不断印刷结缘,因为未来际此人即使殁后百年已无著作权之限制,又不断有结缘书、网络之结缘电子书,一直告诉众生错误的观念,则此有情则加重其过失,不因为其当生之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前十方虚空所有有情无非是祂,所以永远离不开自心如来,当然是常与如来同住。你若能供养三宝,三宝当然会回报你,一定会照顾你未来无量世的成佛道业。如果能这样,佛菩萨会在每一世都帮你安排得好好的;每到某一个缘熟了,就向你示现、帮助,舍报时就帮你安排,那你不是常与诸佛行住坐卧吗?“如果有人能像我释迦牟尼所说的这样,随着自己力量多少来供养三种福田: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之前,首先要信受爱乐一切有情都有真如之法:不管是在因地或是菩萨地,乃至究竟佛地,这个真如之法是真实有其清净自性存在,也一直都是真正的如如自在的心;相信了以后,还得要爱乐这个真如法,念念不忘这个真如法,想要去修证,所以说是乐念真如法。这个真如法为什么说是菩萨的根本?因为佛菩提道是以真如为根本,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称三拜》回向归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一拜》礼成 (原标题:自皈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佛依于悲愿慈愍而出现于世间,应世间众生之根器而有四种悉檀的三乘法要开示;也因为法雨普润的畅演,就会有众多有情随佛修学,大乘法与小乘法中的凡夫、胜义僧宝也就出现了,于是成就了佛、法、僧三宝。历史上所知的人间初有三宝,开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坐于菩提树下,夜初分时降魔及明心,到夜后分时仰观星辰,天将拂晓时睹见明星而得见性,金刚喻定现前,四智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情?因为在佛陀的境界来说,可以把这个有情的真正最后所成就的境界,能够让众生了解。所以我们要来简单说明一下佛的三身。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心。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地不明,宁默终生,紧护身口,尚且不自为标榜,何有立诸异说以邀世名!如是僧宝,人天礼赞,虽不得悟明宗旨,深可景仰;袈裟被身,道统是临,真未来佛!岂可以其今生道业而轻之哉!如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余报便会尽不可说的久远时节而难以脱离,因为种子流注而要反过来历经种种受人诳骗,因为自己于说法中之所误导之一切众生非止仅于其当生,若是其著作一直流传于世,本身透过其在生之时所创立的基金会财力的供输,不断印刷结缘,因为未来际此人即使殁后百年已无著作权之限制,又不断有结缘书、网络之结缘电子书,一直告诉众生错误的观念,则此有情则加重其过失,不因为其当生之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里的经文重点,请菩萨们注意再听闻一下: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还有)布萨(还有这些夏三月的)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可是这样子的不剃须发、不着袈裟的带在家相的这样子的有情,如果他“有圣法”,有“得圣果”(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小小的地球有六十亿人,想想看畜生会有多少?如果加上畜生还觉得不够多,可以想想蚂蚁有多少?如果这还不够,再想想看细菌有多少?已经无法计算了,那么十方虚空无有穷尽,世界国土不可限量,想想看有多少众生?所以众生真的无边啊!众生无边,当然众生所受的苦痛也是无边,特别是旁生有情所受的苦更是无边啊!所以受苦亦尔;无边的众生,人类只是极少数,很多众生想要获得人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思施与贫苦少福无力有情。令于如来若制多所。持用供养。愿彼当来多受安乐。彼得此物供养如来及以制多。菩萨于斯自无所供。当知是名菩萨唯教他设供养。此中菩萨若唯自供佛及制多。应知获得广大福果。若唯教他。应知获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养。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以诸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敬问礼拜奉迎合掌。种种熏香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因为有情众生的根本,都同样是不生灭性的如来藏,除非是已经能够实证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才能够在死后不再出生;至于其他的有情众生,则都无法在今生舍寿的时候,就完全结束,都还是会继续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出生。当然造善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人天善道之中;而造恶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三恶道去受苦果。而如来藏的异熟性,会依着福田、施心,以及财物的差别不同,而使得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因为有情众生的根本,都同样是不生灭性的如来藏,除非是已经能够实证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才能够在死后不再出生;至于其他的有情众生,则都无法在今生舍寿的时候,就完全结束,都还是会继续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出生。当然造善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人天善道之中;而造恶业重的,就会往生到三恶道去受苦果。而如来藏的异熟性,会依着福田、施心,以及财物的差别不同,而使得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一世又一世实现一小部分,又拿出已实现为有形的福德中的大部分,用来布施有情;其余大部分的无形福德又继续留着不实现出来,那不是像滚雪球一般吗?那样滚起来才会快,所以我们不羡慕有钱人,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年纪轻轻地退休,就是要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啊!至于出世间福是什么呢?由于在不断地布施植福的过程中,护持到正法了,那个出世间福可就很大了。如果不懂这个道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