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知道下品三生的菩萨,他是阿弥陀佛摄受的大乘种性的菩萨,可是却是造恶犯戒的人,但是这些菩萨呢,他不毁谤大乘,虽然他造作了五逆十恶,可是同样可以能够往生。可是唯有一种祂不摄受,哪一种呢?就是祂不摄受那种毁谤大乘的!因为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有讲到:毁谤大乘法的人不摄受!造作五无间罪的人不摄受!所以《无量寿经》以及《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比中品上生就差很多了。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如果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到了亲见自性弥陀,那就称为理一心,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犯戒,我们称它为性戒,叫作道共戒。什么叫作道共戒?就是因为经由见道证道而能够持守这个戒。那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够转依所亲证的自性弥陀----清净无为的体性,转依了清净无为的自性弥陀,那么认知到说自己的五阴身,自己一切的我所无非都是虚妄,那么当然就能够消除贪瞋痴的心,当然就 三摩地

2018-07-20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吉罗,即突吉罗,所有犯戒种类中最为轻微的一类〗,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即地狱〗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即戒法〗。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 三摩地

2018-07-20

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多犯戒,纯将恶业自庄严。罪无避处神魂乱,命欲终时气势熸。广赞佛乘天荡荡,能消地狱火炎炎。佛菩萨众来迎汝,七宝华池得例霑(最胜是一“例”字)。下品下生下品下生须猛省,众生不善苦无穷。此人若听高贤语,来报当离恶趣中。一旦魂飞心散乱,十称佛号罪消镕。金莲铄铄如初日,当念西升极乐宫。(原标题:西斋净土诗十六观赞二十二首)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受五戒、菩萨戒者犯不犯戒?若以手段往生净土,是否莲品会下降?而世俗法说者因阳寿未尽故会入枉死城或地狱受苦,是为凭空捏造?若无罪,那么世人因病苦、贫苦等烦恼而,是否也是他的权利?虽不鼓励,但也不应批评,人只要不想活就可以,无罪故。(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问五)答:《优婆塞戒经》卷6:“若自刑者不得杀罪。何以故?不起他想故,无瞋恚心故,非 三摩地

2018-07-20

但在正觉同修会中修学者,原则上皆不鼓励如是行为,其因有七:一、恐将破坏家属学佛念佛之因缘故;二、恐致世人诽谤故;三、既有可得上品上生,不应鼓励念佛七日后者;四、亦是杀生,亦属犯戒;杀害道器故,不应鼓励;五、应以余生修集福德而求品位高升,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而生彼国」故;六、若已证悟,可进修种智而后往生极乐,品位更高,不须提前断命求先往生;七、在 三摩地

2018-07-20

接着说明中品中生: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而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者,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花开以后听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小劫以后成为阿罗汉,比中品上生就差很多了。继续说明中品下生: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时,孝养父母,行世仁义,命终时遇善知识为他说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四愿 三摩地

2018-07-20

破斋犯戒。行商坐贾。偷奸博弈。觊觎院舍车盖出入。奉养一己而已。悲夫。有六尺之身而无智慧。佛谓之痴僧。有三寸舌而不能说法。佛谓之哑羊僧。似僧非僧似俗非俗。佛谓之鸟鼠僧。亦曰秃居士。楞严故曰。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示*卑]贩如来。造种种业。非济世舟航也。地狱种子尔。纵饶弥勒下生出得头来。身已陷铁围百刑之痛。非一朝一夕也。若今为之者。或百或千至于万计形服而已 三摩地

2018-07-19

出家者犯戒则招二罪。一违制。二业道也。高氏在家素不受戒。无违制愆。俗容有业道罪。宁得有护戒神邪。况高氏既持不杀。则冥然感止持无作之善生焉。因鲜克有终致遭幽责。告诸五众当畏护戒之神夫如是。明则有戒法。幽则有鬼神欤。次成都府元和圣寿寺释南印。姓张氏。明寤之性受益无厌。得曹溪深旨无以为证。见净众寺会师。所谓落机之锦濯以增研。衔烛之龙行而破暗。印自江陵入蜀 三摩地

2018-07-19

我终不记是人犯戒。是人所作不至三恶。若还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贪国逆害父王。贪狂心作云何得罪。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当知是业亦不得报。王今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大王。譬如幻师四衢道头幻作种种男女象马璎珞衣服。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譬如山间响声。愚痴之人谓之实声。有智 admin

2018-07-19

无奈的是,我只知众生多数是违犯重戒而障碍自己在佛菩提道上的修行,都看不见如来已经为他们开示成佛要道的秘密与诀窍!以前曾有两位比丘业习所牵,触犯了邪淫戒律与杀生大罪;智慧宛如秋萤之光的声闻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虽为犯戒比丘说法,却反而加重他们心中的重罪与疑惑结使!维摩大士于是挺身而出,以大乘胜义谛妙理为二位比丘开解大乘法要,恰似烈阳逼照霜雪一般,顿时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