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欢迎您收看《菩萨正行》的节目,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谈到了,即使没有很多的钱财来作布施,但是可以教导其他有财富的人去作布施,或是自己前去帮忙他,共同成就布施行。我们也谈到了,应该如何为人治病以及瞻养病苦,才称得上是真求无上菩提之道的大施主。其实不是没有钱财布施的人,才需要去学习如何以医药或是照顾病人来培植福德;即使是很富有的人,也同样应该要修学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如此,许多人即使有了亿万家财,但是心中呢,经常还是很焦虑、很担忧,怕一不小心他的财富就忽然减少了,或是怕身边的人在图谋他的财产,所以他的心总是无法安住下来,就像猕猴一样的躁动不停。而人命短促呢,是说人命大多难超过百岁,就犹如闪电一般的一闪即逝。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个因缘,所以这一世能够获得这样的财富来受用;因为那个福田是属于布施者,是福田殊胜嘛!布施者虽然是悭吝,可是受施者,他是福田殊胜,所以他虽然只是一点点布施,也能够得这样的财富这个果报。因为过去世他都是悭吝的,都是舍不得拿钱出来用,也舍不得去布施,所以这一世仍然呈现出来:虽然说很有钱,可是还是没有舍掉他的悭吝的这个习性。那贫穷能布施又是什么道理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里讲的自在,就是指菩萨经常会发大愿想要生到哪里去利益众生;当他想要生到哪个地方去,要受用多少财富,要怎么样来利益众生的时候,他要能够自在生到某个地方去,他想要度众的对象地方的方所。如果说他没有这样的福,他就没有办法有这样的愿,可以自在的生到何处去受用福报。所以要在世间中受用福报,而且要能够自己依照愿而去受生,一定要在无量劫中广行布施、修集福德。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要知道,听闻佛法是比赚几百亿还重要的!导师也说过:如果有一天佛陀召见我们,就算我们当时有能赚几千亿的大生意也要暂时搁下,一定要先去见佛;因为能值遇佛、或供养佛的机会很少,那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供养一位持戒人就胜过拥有四天下的财富,更何况是供养如来呢!而现在佛陀虽然不在,但仍然有大菩萨在宣说,希望有智慧的您千万不要错过。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如此,许多人即使有了亿万家财,但是心中呢,经常还是很焦虑、很担忧,怕一不小心他的财富就忽然减少了,或是怕身边的人在图谋他的财产,所以他的心总是无法安住下来,就像猕猴一样的躁动不停。而人命短促呢,是说人命大多难超过百岁,就犹如闪电一般的一闪即逝。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如此,许多人即使有了亿万家财,但是心中呢,经常还是很焦虑、很担忧,怕一不小心他的财富就忽然减少了,或是怕身边的人在图谋他的财产,所以他的心总是无法安住下来,就像猕猴一样的躁动不停。而人命短促呢,是说人命大多难超过百岁,就犹如闪电一般的一闪即逝。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由此可知,听经闻法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听闻!所以我们应该要想尽办法空出时间来听平实导师的周二讲经4,就算您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也比不过遍满四天下的金银财宝吧!因此听闻平实导师讲经比较重要!几百亿美元对地球来说,不过只是一点点的财富!(全球一年的GDP—生产总值─是50兆美元左右)而且只能暂时享用一世。-----《次法-施论,戒论,之论,张善思居士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所出生的任何宝物,因为祂显现出来的宝物都是给人家用的。不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从来都不是给祂自己用的。这个聚宝盆里面实际上并没有财富与宝物,但是当你要取用的时候,祂就可以出生财富宝物给你。祂就是这么特殊的聚宝盆,对于我们这样的众生,祂就是这样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你拥有这么大的一个财富,你是不是应该走向祂,去将你自己的自身财富挖掘出来?而不是在这已经给众生的、已经体现于世间法中的财富上用心?因为这种真正的财富是属于智慧的,这是属于出世间的智慧。而世间法呢,则是属于众生的福报。你如果要这些世间法,那所得到的东西,看似很风光,但你可是损了自己的福报,而和这个东西做交易。所以你应该在心念上转过来,将这些福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佛法没有谁可以相代来修行,因为你不甘愿,再过无量无数的几大阿僧祇劫,还是在原地踏步,而人家单单三大阿僧祇劫就已经成佛了,结果你还是于三贤位中,慢慢苦哈哈地度日,因为你没有甘愿作菩萨,你的种性无法具足大乘法中的圣种性,这真的是何苦来哉呢!甘愿做菩萨(二十)——刹那检验舍弃坏法而且善知识也没有说过,也没有保证过,将来你就可以一步轻轻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你是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佛陀已经替你准备好,已经替你准备好你的莲花座啦,乃至于有的人已经准备好金刚座给他了,只要呢,你在这个佛道上继续地用功,它会成形的,它会真正成就的,如来没有亏待你啊!所以这样来思维,到底是佛的恩典比较好,还是跟众生一起混吃等死好?这是很明确的,你所依仗于此世间的──知识、财力或什么,都比别人强吗?就算是都比别人强,佛陀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人,心中应该建立远大的目标——成佛,就是为了将来成就究竟佛果而学佛;然后以这个究竟长远的目标,来看待所面对事物的利弊得失,而不是在短暂的生命中一时出现的名利财富上计较。就像是大人去看三、五岁的小孩,因为自己喜欢吃的一颗糖果掉到水沟里而大哭大闹,或小孩为了自己包子被狗咬去而追着狗跑,其实是一样的,大人一般是不会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样作为一个生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也许世界观、价值观不同,财富地位不同,幸福指数不同,但由生到死这条主线是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人生的终极问题就是死亡,王石说他之所以要登山,就是因为登山能够让他去面对死亡,你又怎么看待死亡?(文/冬子) (原标题:看破生命这么不堪一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看看那些打从出生就生在非洲的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从上面我们看到,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爱人相伴、事业顺利、饶有财富、康泰安宁等种种的快乐,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各自福报的多寡,而凡事必有因,这些福报的因是什么,佛为我们开示:因为过去生持五戒、行十善,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五戒就是戒杀、戒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可以这样说,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也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来源于认知。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佛教信徒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在世间功名、婚姻、健康、财富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常会到佛寺里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庇佑。甚至有些人,只带了少量的供品,所求的却比天还要大。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子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名声啊,追求财富啊,啊,那佛法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心,那个心是绝对清净的,我们的五阴,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跟我们的意识心会不断的寻求这些,这些就是在佛法里面讲的各种的烦恼,遮障了我们,让我们不知道我们有一个本原的如来藏的清净心,所以要怎么样去证实,找到自己的本心呢?要有一些条件的,那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什么?期待中是权力、地位、财富、认同…..虚妄不实的念头,现实中有几件事是顺着我们的念头来的,而这些念头派生出来的觉受我们还把它抓得牢牢的,还以为它们真实,我们不知道那个傻子把我创造出来,要好也要坏,要爱也要恨。祂完全不懂得拣择,如果祂懂我们就没有所谓的烦恼,所谓的苦了。我到底是什么?这一刻赌徒的心支离破碎!值得庆幸的是我这个赌徒在这一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摩纳!是什么因、什么缘,令男子、女人财富无限、富裕多金?如果有男子或女人慷慨大方、欢喜布施,他(她)乐于惠施饮食、衣被、医药、房舍、床榻、明亮的灯光、奴仆劳役等等民生必需用品与僧伽、离欲清净的修行人、穷人、病人、孤苦无依的人、从远地方来的人等等,这样的人造作并累积了这样的善业,死后便会往生福乐富饶的地方,往生到天上,若转生到人间时,将财富无限、富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