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些佛教信徒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在世间功名、婚姻、健康、财富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常会到佛寺里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庇祐。甚至有些人,只带了少量的供品,所求的却比天还要大。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法会,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 | admin 2020-02-20 |
![]() |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也列举了许多发菩提心的情况,首先就是为了增长寿命、增长财富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的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的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 | admin 2020-02-19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声闻人只能日中一食:早上不许吃、下午也不许吃,只能日正当中吃一餐;声闻人也不许有眷属和财富。菩萨则不然,菩萨度众生有出世间法乐,往来奔波或者劳累辛苦为众生做事,时间晚了肚子饿,吃些点心也没有关系,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可以放心地吃而享有世间乐。如是双具世间与出世间乐,才是佛所说的真正快乐。如果要谈到菩萨的这两种乐,最具体的代表人物就 | admin 2020-02-19 |
![]() |
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十善业道在北欝单曰只有四种,不具足十个;因为北欝单曰的人们有褔报,要什么物资就有什么物资,都不必辛勤的工作,所以不需要为贪口腹之欲而杀生,不需为贪钱财而盗劫别人的财物,不需为了世间生活所需而对众生恶口,也不需因贪而起瞋心,因为所需要的资生之具随处都有,积聚起来也没有办法卖钱,所以不用积聚财富,就不需要起贪去瞋别人。北欝单曰也没有邪 | admin 2020-02-19 |
![]() |
同样的我们所执着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说明过,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 | admin 2020-02-18 |
![]() |
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施,他就觉得很刺耳。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 | admin 2020-02-18 |
![]() |
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 | 三摩地 2019-07-20 |
![]() |
物质世界的众生为追求享乐、为贪求财富、为急于脱离肉身的苦难,乃至为求名闻,不惜造恶,掠夺或杀害他人与他类众生,都是因为不能了知五蕴虚假无常的真相所致。有人将色身误认为自我,认为人死一切皆无,无有前世,无有后世,为求一世色身的利养而造作诸恶业,成为断见论者。有人将能知能觉的六识心误认为我,以为祂们永远不消灭,今生死后,重新受生,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 admin 2019-04-24 |
![]() |
可是大乘菩萨就不如是作,当他能够完成四加行,到达世第一,因为他已经内心中知道:世间一切不可取、不可获得,它是必坏之法;可是我有一个佛道可成,我的身命财都是无常——色身无常,生命无常,乃至财富无常;可是我可以以这个无常之法,舍弃了它能够获得未来常恒不变异的佛国;既然我的身命财是会坏灭的,终有一天是必须要被舍弃的,即使我多么爱乐它,我的身命财 | admin 2018-08-10 |
![]() |
身三业是说杀害众生、窃盗众生的财富或名利、还有是邪淫。念佛可以除这三业、净化这三业。总不会一面念佛一面想著:“我这朋友的太太不错喔,可以勾引勾引。”不会这样想。为什么?因为念佛的时候,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会想:“唉呀!惭愧死了。”所以就不犯邪淫业。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04那么口四业呢 | admin 2018-08-04 |
![]() |
因此,你拥有这么大的一个财富,你是不是应该走向祂,去将你自己的自身财富挖掘出来?而不是在这已经给众生的、已经体现于世间法中的财富上用心?因为这种真正的财富是属于智慧的,这是属于出世间的智慧。而世间法呢,则是属于众生的福报。你如果要这些世间法,那所得到的东西,看似很风光,但你可是损了自己的福报,而和这个东西做交易。所以你应该在心念上转过来,将这些福报 | admin 2018-08-04 |
![]() |
那么财,指的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色当然可以说是,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不过一般的讲法,我们都把它只说是世间男女欲的部分。名的部分,就是外面的人,对我们所作所为,所加的一个评价,所以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来总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那么世间烦恼在这五样的表 | 三摩地 2018-08-03 |
![]()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世人摇头的事。如同这位妇人被火气逼迫时,不得不将儿子的尸体拿来挡火气,以免自己被火烧到。因此,当众生因为无明而执著我与我所时,就会在世间造了种种善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着,不仅执着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着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世人摇头的事。如同这位妇人被火气逼迫时,不得不将儿子的尸体拿来挡火气,以免自己被火烧到。因此,当众生因为无明而执着我与我所时,就会在世间造了种种善 | 三摩地 2018-08-01 |
![]() |
在社会生存层面衍生的就是以信息科技信息化的速度和效率催发人性、业性之,从而最大地催生市场需求创造所谓的价值增值或财富。最具代表的如苹果的体验式营销、饥渴式营销、网游的色诱营销等。以无线网络为趋势的实时沟通技术、微博技术、微信技术更多快好省地交流和催发着更多业性业识(为获取为我的更多价值增值而认知所累积的知识体系),心灵越来越得不到丝毫的安宁。既能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不论这一世自己拥有多少财富,都得要安分才好;只管努力经营,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都是往世的自己修来的。如果修集福德时,是你单独种下的福田,未来世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夺取它。譬如未来世,有人小的时候出生在贫穷的家庭,而且是老么,但其实他将来是很有福报的;等到他长大成家立业,开始赚大钱时,大家却都已经分家了,所以除非他愿意帮忙,否则任何人怎么也拿不走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此世空有财富而毫无作为,真是缺乏善根之人,最后只剩下诸业如影随形。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法,不能慧舍,秘吝为性。悭心坚固之人,对于已得之财物或种种法,都把它秘藏起来极为吝惜;即使有贫苦无依之人来请求,也不愿意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或帮助别人。这在菩萨道里面是很不好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百万钱:你如果能够买去最好啊!如果你不买的话,我就把这一只鳖煮了!那个菩萨听了之后,为了要挽救这只鳖的生命,就说:好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也就不能成佛。佛是福慧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对某人布施,而这个人也不会是为了借着布施的机会去亲近对方,而套取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讯息;这个人更不会自己认为是富贵,为了要显示自己的财富,乃至是为了要胜过他人因而才布施;这个人也不会是因为曾经发了誓愿,为了履行誓愿而布施。如同上述所举的种种的例子而言,在那一些心态下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