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因为假如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因为您每天都把修学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受益了,高兴还来不及,还会来遮障您吗?第十一: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为什么鬼神附体这么严重?很大一部分是冤家的嗔心重,我们的嗔心也重,我们的心行与他们相应!还有我们的慈悲心不够,要多多培养我们的慈悲心,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心是对治嗔的最好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意根接受它们的存在。“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了避免造作十不善业而使恶业增长,须依四力来作对治,四力者如法称造,法护、日称等译之《大乘集菩萨学论》卷10〈8清净品〉说:《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由读诵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因为您每天都把修学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受益了,高兴还来不及,还会来遮障您吗?第十一: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为什么鬼神附体这么严重?很大一部分是冤家的嗔心重,我们的嗔心也重,我们的心行与他们相应!还有我们的慈悲心不够,要多多培养我们的慈悲心,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心是对治嗔的最好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意根接受它们的存在。“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候学到了一点法,以为可以对治生死之苦,却仍然无法逃离黑白无常的掌控。因为从无始以来,一向执著四大的假我,贪爱点滴的五欲之蜜,又加上被错误的知见所影响,那当然就与老、病乃至死,常相左右。要是你不知道这个事实的话,可能就懵懵懂懂一生又一生。而在一世又一世之中,都是因为贪爱那一些点滴的五欲之蜜,因而广受了无量无边的苦恼。好一点的话,可以有多一点的五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增壹阿含经》卷十六)这一部分的佛法,是从整体佛法里面析分出来一个小部分,是要对治一分心量狭小又畏惧于生死,希望赶快能够离开生死,而不太在乎说其他有情应该何去何从的这一部分的学人。那么提醒他们说,作道是为了要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所以教给他们是欲离生死、求无为道的方法,就是要灭五阴身;只有把自己的五阴身完全灭除,才是真正的作道,才是真正的了脱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够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有一心不乱的功夫;那么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就以这样一心不乱的持名念佛功夫,来对治,不让原来贪欲执着的那个习气现起。这就是古德所说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定。”那就能够跟随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会违背所发求生净土的誓愿,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缚结,简单来讲就好像是有一个粗粗的麻绳,环绕在我们四周,把我们绑得牢牢的;这个粗的缚结就代表说,我们真正要解脱的话,要对治的对象就是这些缚结。把我们牢牢的绑在哪里呢?不仅把我们牢牢的绑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更牢牢的把我们的前世今生,都整个牢牢的绑在轮回里面。所以在佛教谈的解脱,一方面它是针对解脱真正的关键,另外一方面佛教所谈的解脱,不仅是现在对于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着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的荣华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68集学佛人怎么对治>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学佛人怎么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作。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的亲朋好友有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出生了这些烦恼以后,就会退失了出家所应该对治的烦恼。出家所应该对治的烦恼,就是首要是断我见。为何而出家?就是想要求解脱。解脱的首要就是断我见,就是要薄贪瞋痴,就是不能像世俗人一样,在五欲中永远系着、永远被系缚。如果说为了追求利养、恭敬、称誉,就会退失出家所应对治的烦恼;同时就会退失,出家所应庄严的解脱的事务。出家所应庄严的解脱事务,就是应当要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意思就是说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这个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因为您每天都把修学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受益了,高兴还来不及,还会来遮障您吗?第十一: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为什么鬼神附体这么严重?很大一部分是冤家的嗔心重,我们的嗔心也重,我们的心行与他们相应!还有我们的慈悲心不够,要多多培养我们的慈悲心,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心是对治嗔的最好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意根接受它们的存在。“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还有我执的存在,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完全超过五阴魔的范围;但是,在我见断除的时候,五阴魔其实已经对治了大部分了。所以说,在降伏五阴魔的第一个首要之务,就是能够确实的断除我见,因为断除我见而有断三缚结的功德。可是,断我见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古今都一样。现见现在大部分的大师们,都自以为断了我见,其实从他们的开示内容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断我见;但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周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佛法是因果法,我们的一切境遇,物质环境,都是因果所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增加一点,减少一点。甚至佛也不能。这就是:不失不坏,相应不差。我们如果遇到种种不顺心的事情,种种灾祸,种种不如意的事情。那么首先要明确责任在谁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