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吉罗,即突吉罗,所有犯戒种类中最为轻微的一类〗,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即地狱〗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是身体病痛极不可忍者,方可如是;若极病痛不可忍者,尚有种智可进修者,则应以种智之法乐而对治之,不应求先舍寿往生。请问导师后,略答如上。问:凡夫之人一般都是随业风漂流,散入六道。只是不知善恶境界现前时,是依照什么顺序?是按从小到大所造善恶像录像带一样依次回放,还是按生前善恶哪个业力大,与六道中那一道相应时就去投生?又假设此人念佛求生净土,依照极恶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对治烦恼。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过越学妄念越多,无法对治;那时以为能将妄念压得越少、功夫就越到家,一直在跟妄念抗衡。但因所学目标、方向都不明确,学得不甚相应;而这位法师也只来了一个学期就不再来了,因此也就难以为继了。从那时起,学校一位学佛的同事,见对佛法有兴趣,就不断的介绍、提供相关的书籍;也不断的请阅、购买各种书籍:东南亚的、日本的、印度的,以及国内四大道场、现代禅、梁乃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且由性障中最难对治的一环发愿;久没上台作法布施,发现现在还是很怯场的,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此一性障还是很重;若不克服,纵有三昧、辩才,不敢上台布施,终是枉然。这是此次禅三之突破。并向佛菩萨承诺:回去后必将更加精进,把不足的定力加强、补回来。接下来的参究,方向较为清楚,发现每次作意时,□□在同时便完成□□□□、并直接的□□□□,这是真心的相用吧?主三和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懒融禅师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既不许作染净、善恶等二边分别观照,那么请问,当境界起来的时候,如何用心对治)?四祖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四祖这段话的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曰:“去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曰:“禅师如和尚者,实谓希有。”说完,礼谢而去。2.有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ld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家贼来自何处?来自对修行本身的执着,来自有对治心,换言之,只要心中尚存凡圣、垢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等二边见,没有不遭家贼的。因此,要尽一切执着对待,做到内外无消息,无为用功,不生功用想,方有相应分。清豁禅师示寂前,有遗偈云:“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苧(zhu)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说完偈子,便离开旧所,前往贵湖结庵待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没有找到对治昏沉散乱的有效方法,祖钦禅师用功用到后来,昏困不已,“日里也似夜里,夜里也似日里,行时也似坐时,坐时也似行时,只是一个昏沉散乱,辊作一团,如一块烂泥相似,要一须臾净洁不可得。”祖钦禅师非常痛苦,心里想到,“我办道,又不得入手,身上衣裳又破碎也,皮肉又消烁也”,不禁泪如雨下,顿生回家之念。幸好不久,祖钦禅师在走廓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就是用这种苦行的方式,来对治睡眠和昏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猛利修行,本善禅师的功夫日渐纯熟。一天,本善禅师正在打坐,忽然听到钟声响起,豁然有省,遂当即作偈云:“沈沈寂寂绝施为,触著无端吼似雷。动地一声消息尽,髑髅粉碎梦初回。”不久,本善禅师又准备前往礼谒无际禅师,请求印证。可是无际禅师刚刚迁化。本善禅师于是改投月溪澄禅师座下。因机语相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了对治这一魔境,德清禅师便强迫自己闭门倒睡。童子敲门,无人应答,于是又椎门,亦无人应答。大家都非常着急,以为出事了。胡公回来后,于是命人翻窗入室,将门打开。大家进去一看,只见德清端坐如木杌,呼之不应,撼之不动。胡公于是敲击引磬十数声,德清禅师才渐渐从定中苏醒过来。胡公告诉德清禅师道:我行,师即闭门坐、今五日矣!德清禅师出定之后,回忆起昔时山中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蔔日月光明。诸最胜手。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坐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知昏散与疑情正相对治。信心重则疑情必重。疑情重则昏散自无处州白云无量沧禅师普说二六时中。随话头而行。随话头而住。随话头而坐。随话头而卧。心如棘栗蓬相似。不被一切人我无明五欲三毒等之所吞啖。行住坐卧。通身是个疑团。疑来疑去。终日呆桩桩地。闻声睹色。管取[囗@力]地一声去在四明用刚软禅师答禅人书做工夫须要起大疑情。汝工夫未有一月半月成片。若真疑现前撼摇 | admin 2018-07-19 |
![]() |
问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曰:云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僧曰:禅师如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曰: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有律师法明谓师曰:禅师家多落空。师曰:却是座主家多 | admin 2018-07-19 |
![]() |
断惑对治习气。非无理行相资。缺一不可。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道无亏。普贤以行会理。根本之门不废(见宗镜录)即物契神颂勤求胜积功。理契古人同。同得妙何处。涧松西北风示机吾有一言。天上人间。若也不会。绿水青山毗卢顶上一真收不得。万类莫能该。蚊子生头角。泥鳅上舞台迦叶门前觌面露堂堂。全机不覆藏。刹竿头上卓。红日上扶桑三界惟心三界惟心万法澄。盘镮钗钏一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请从而今便截断学世间法。须要理会得分晓。学出世间法。却全要理会不得。方有趣向分。既理会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么究取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故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僧问赵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而佛权指色空相倾相夺为非。以妙明不灭不生为是。此两段是药语。治迷悟二病。非佛定意也。为破执迷悟心性向背为实法者之言耳。不见金刚藏菩萨曰。一切三世唯是言说。一切诸法于言说中无有依处。一切言说于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修对治故。是名为没。所言恶者。圣人呵责故。心生怖畏故。善人远离故。不益众生故。是名为恶。言无善者。能生无量恶果报故。常为无明所缠绕故。乐与恶人为等侣故。无有修善诸方便故。其心颠倒常错谬故。是名无善言。污法者。常污身口故。污净众生故。增不善业故。远离善法故。是名污法。言增有者。如上三人所行之法。能增地狱畜生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厌诸有。 | admin 2018-07-19 |
![]() |
「六见」即是六见处,灭六见之法就是对治六种错误的见解处。六见处所指的内容与范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等五阴到底是有我或是无我的见解处,是六见处的前五见处;第六见处则是于五阴之外,到底有我或无我的见解处。依据经文所说,灭六见之法所要对治者,都是没有实证法界实相的有情,总括而言有三种:常见、断见与二乘人。首先「言有我见者」是指常见外道,错将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