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最初以气行之理来对治头疼(将念放置于手指尖),但效果不彰(有改善但不彻底)。后依陆亲教师所教之观行,先尝试观五蕴十八界,后思惟其虚妄性之理。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 三摩地

2018-07-23

最初以气行之理来对治头疼(将念放置于手指尖),但效果不彰(有改善但不彻底)。后依陆亲教师所教之观行,先尝试观五蕴十八界,后思惟其虚妄性之理。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 三摩地

2018-07-23

砍它一刀以后,它还会生起的,所以呢,你必须继续往这个妄念的根本,继续加以断除,因为呢既然是妄念妄想,它一定是势力深重的,所以你一定要建立你的坚固的菩萨作意,要想好不容易才来到这个世界,无量的杂染都可以在这个世界生起来作你修道的缘,你已经现起你的相应杂染的本因种子,已经动念了,你就必须以各种的善巧来如理对治,想想你到底要什么?因此要问菩萨,他应该会怎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欲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知此弊病后,就想出一些方法来对治这些弊病,来修除这些遮障,后来发现修除性障是一条捷径,而修除性障的捷径是植福;因在植福的过程中,您会面对种种身心的挣扎,在挣扎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地贪著与计执。又常常在观行修除性障的过程中,难免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遮障,即使想说服意根去减低对一切境界的贪著执取,但往往无法成功,以至于常常随波逐流,追逐六尘无法自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为什么修行人要对治烦恼障呢?只要是三界烦恼所系,障碍出离三界,这个烦恼障就无法让我们顺利地实证解脱果。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以及五下分结的修除;五下分结的修除,就是三缚结的修除,加上贪与瞋。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 三摩地

2018-07-23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烦恼;因为假如说永 三摩地

2018-07-23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就跟着增强。若再不思对治,怨、恼之心将逐步蔓延而转成瞋恨之心,并付诸于身、口恶行,于是又完成了另一次的「种子起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的环绕循环,如是将再度的用一根长钉,将此瞋行牢固的钉入潜意识末那里面,形成更深厚的瞋习种子,以待下次因缘的来临,再度生起更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不过,在对治瞋习这一个部分,我们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菩萨行者,不可以随便对人起瞋,因为故瞋是菩萨的重戒。如果说,你这一个瞋是对自己瞋,什么叫对自己瞋呢?就是说:我这件事情怎么又做不好了!我事先应该怎么样。所以这样的一个瞋,它是有一个检讨改进的效果。但是,如果这个瞋是一向对着别人的话,那就是一个不好的重戒的行为可能会呈现。接着我们来看,如果说 三摩地

2018-07-23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修学上,自己要用心;而且,通常你精进的时候,境界往往会很多,就刚刚好是你要对治的烦恼就会随着因缘而现起,因此你周围不可能不现起贪婪的现象,让你去缘触的啦。如果你是嗔心重,那你的周遭就会现起你想像不到的境界来触怒你。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大家也会帮你啦,神也不会让你太难堪,但是如果你很迟钝,对于自己现起的贪嗔痴一点都不在意,那这样再怎么帮忙,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您自己先要了解您的问题出在哪里?能够把握「除助因、刳正性、违现业」要领,才会有效,而不是盲修瞎练;因为睡眠盖的消除乃是对治悉檀的法,需要合适才有用。兹举出世尊在《杂阿含经》卷27提到长养睡眠盖的原因有五,如所示:【何等为睡眠盖食?有五法。何等为五?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于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盖令起,已起睡眠盖能令增广,是名睡眠盖食。】(C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欲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 三摩地

2018-07-23

而写完以后,便可以在这个勾完的地方,将其中自己又觉得最重的心所法,予以加上不同的注记,代表这是马上要开始回想,要开始观察的地方,等到注记都做完以后,便开始一一去检视这些最重要的地方,要到初地,就不要放过,一一回想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所生起的烦恼的轻重,自己在这些烦恼中的不安、言行,这些事是最基本的,照理说,已经经过了勾选,应该可以迅速地在另外一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在平常就熏习其相对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瞋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对治的这个知见。首先,先从观察到瞋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 三摩地

2018-07-23

是先把食物端上餐桌,还是先供养佛菩萨?如果是为了疗病一定要先考虑自己的道器,新做好的素斋,是否先想到要供养三宝?供养文是匆匆而就地唸完,还是先观想忆念十方三世佛法僧都普受供养?当自己饱餐以后来到佛菩萨面前做供养时,每一个动作是否都带着恭敬和感恩,而不是为了应付了事?当燃香供养时,有没有想过要熏学佛菩萨,而生起四弘誓愿?当礼佛时,是否念头比较纯一?当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靠平常就熏习相关正确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瞋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至于如何对治瞋恚,这里简单说明如下。首先,我们要观察到瞋心的过患,从而可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消除掉。《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当逆缘来临﹐或者说疾病缠身﹑烦恼升起﹑心生退悔的时候﹐该如何对治﹑从而保持精进心不失呢﹖我想起道友李卓恒先生曾对我说的一席话。我曾问李生﹕佛陀在《涅盘经》中要求我们用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去用功﹐在具体打坐时﹐您是怎么落实这精勤心的﹖他回答说﹕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把当下这一座看成是开悟的一儿成佛的一座﹐了生脱死的一座﹐这一座决不可等闲视之﹐ 三摩地

2018-07-23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烦恼;因为假如说永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