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智慧的藏密学人,当自审思观察,应当知所对治。六、以所治损害故来说——《瑜伽师地论》卷9〈本地分〉中说:【谓如有一断所对治诸不善业,令诸善业离欲清净。】这就如同笔者一样,在深入了解经中所开示之佛法正义以后,自能发觉事情很严重,此时就应该赶快远离藏密诸邪法,并且努力改正、发露己过、殷重忏悔一切罪业、痴业,更能反过来努力弘扬,破斥邪说以救护仍 三摩地

2018-07-22

当有情善根渐增,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慢慢俱足,则善能发起无上菩提心,愿意广修六波罗蜜救度一切众生,将蒙佛护念,则过往无量世的冤亲债主也将会与此发心菩萨解冤释结,则这些罪业的灭除不就是缘于当初的一声佛号吗?又业种有定异熟业种与不定异熟业种,前者不知忏悔自己罪恶,不勤修对治,则罪业如影随身,必受果报;后者能真实忏悔,精勤断恶修善,则重业轻报或 三摩地

2018-07-22

有智慧的藏密学人,当自审思观察,应当知所对治。六、以所治损害故来说——《瑜伽师地论》卷9〈本地分〉中说:【谓如有一断所对治诸不善业,令诸善业离欲清净。】这就如同笔者一样,在深入了解经中所开示之佛法正义以后,自能发觉事情很严重,此时就应该赶快远离藏密诸邪法,并且努力改正、发露己过、殷重忏悔一切罪业、痴业,更能反过来努力弘扬,破斥邪说以救护仍 三摩地

2018-07-22

算命的人往往很清高,以为自己算功天下第一,门派对战更是此起彼伏,吵架声音绕梁不绝,喜欢别人说你算的准,一旦说你不准就不服气,再这期间不知道造了多少恶业啊,如果没有好的对治力的话,赶快远离吧!四啊,是最重要的了,给人算命,不停的介入别人的因果啊。记得前几天看到一篇贴,意思是一个女孩找人算命,那人说她命不好,然后她就自暴自弃,结果命真的不好。孰是因孰是 三摩地

2018-07-22

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都不理会八敬法,否则就不会追随在家相的童女迦叶学法了,也不会以丈夫身跟随她弘化人间。(注:终生不婚嫁,不剃度,也不受声闻戒,只受持菩萨戒,以菩萨戒为归,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他们的惠施只能对治众生的身病,只能利乐众生在世间法上的利益,所以这种惠施只能利益自己未来到解脱彼岸的资粮。到解脱彼岸这个学果,佛有做了比较广的定义:定有。换句话说,广义的到彼岸是以大乘法来修的人,将来一定会到彼岸|定有,所以也可以方便叫作到彼岸:有波罗蜜,将来定有到达彼岸证境。但是专修行善布施而不修般若的人们,并不是真实的布施,因为都还在外门中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来看待戒律,不应该还没有受戒就先想到怎么犯戒;因为在事上来说,戒乃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施设,若无诸恶习气,怎么有戒律可言呢?所以戒律乃是对治自己习气上面的一个有利的功德法,也是一种道业上的自我保护。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平实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正法,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来看待戒律,不应该还没有受戒就先想到怎么犯戒;因为在事上来说,戒乃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施设,若无诸恶习气,怎么有戒律可言呢?所以戒律乃是对治自己习气上面的一个有利的功德法,也是一种道业上的自我保护。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平实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正法,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来看待戒律,不应该还没有受戒就先想到怎么犯戒;因为在事上来说,戒乃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施设,若无诸恶习气,怎么有戒律可言呢?所以戒律乃是对治自己习气上面的一个有利的功德法,也是一种道业上的自我保护。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性,甚至有 三摩地

2018-07-22

皈依三宝者,由发起希求证得殊胜功德的善法欲,具足尸罗,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常勤修止观,正知而住等,对治障碍三摩地的所治法已,创获初静虑未至定,是为得三摩地。其次,由已得三摩地,于少分微妙定中,不生喜足,于殊胜的根本定,见胜功德,更起希求意愿,勇猛精进,策励而住,依正方便,获根本静虑,得离生喜乐,遍诸身分,无不充满,无有间隙,无离诸欲,远离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攀缘心,相对于其他攀缘而言,已经较细,却是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随眼根而有的习气,极难对治。以目前的工夫而言,尚不足以克制。唯一的方法便是暂时把眼睛闭起来,不让它看。等到以后工夫更强时再开眼。行者到此地步可进入第三阶段。三、闭目无相忆念拜佛:闭目无相忆念拜佛,可对治眼根之攀缘。精神容易集中,工夫增强较为迅速。观察拜佛时之心念也较为清晰。但某些人闭目 三摩地

2018-07-22

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识之集藏生死体性应加以对治,应灭除其阿赖耶性,是故方便称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然是指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中之执藏生死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名为「灭阿赖耶识」,非是灭除阿赖耶识心体也,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无法可灭故,有根本论为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开示云:【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境界故,略彼诸行、于阿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68集学佛人怎么对治>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没钱的时候烦,有钱的时候也烦)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世俗人贪爱财色名食睡;相反过来,您修学佛法,您第一个就要先对治欲界当中这五个最浊重的烦恼——所谓的杀、盗、淫、妄、酒这样子的五个戒。因于三归之后,遵行世尊所定下这样子的五戒,而来对治欲界最浊重的、最明显的烦恼——财色名食睡;乃至进一步,在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一直往上修行上去之后,才能够一步一步的经由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来断身见 三摩地

2018-07-22

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6-2,p.388)2.《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当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当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永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5-5,p.3236-2,p.389)十、「离心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如果落在有见里,用空见还可以对治;如果落在空见里,没有法可以对治,这个人不可救药,所以不允许有人落在空见里。《成唯识论》卷3云:“若无能持染净种识,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有执大乘遣相空理为究竟者,依似比量,拨无此识及一切法。彼特违害前所引经,智断证修、染净因果,皆执非实,成大邪见。外道毁谤染净因果,亦不谓全无。但执非实故。若一切法皆非实 三摩地

2018-07-21

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8)密庵和尚语录「璨禅人荐考请小参。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前后际断。三只劫空。觅其空处。了不可得。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到个里。生也生他不得。死也死他不得。既生死他不得。即无生死可 三摩地

2018-07-21

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次当教学十二部经,禅定三昧,分别深义,调其身心。令修六念不放逸法;瞻养病苦不生厌心。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 三摩地

2018-07-21

此中作因有八:一、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故;二、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于大乘法有堪任故;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心至不退故;五、为令众生消除业障,调伏自心离三毒故;六、为令众生修正止观,对治凡小过失心故;七、为令众生于大乘法如理思惟,得生佛前,究竟不退大乘信故;八、为显信乐大乘利益,劝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