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娑婆世界刚强难化的众生,随著贪瞋痴烦恼的作用力,在境界中无力对治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犯身邪行与口邪行的过失,因此释迦佛将造恶业的因缘得不善果的法界轨则揭露出来,对我们这个发起善根的佛弟子教授与教诫。相较于净土世界,诸佛如来对国土中贤善的菩萨们所说的调柔法语,就成为刚强之语了。运用刚强的语言教授、教诫,就像调马师想要调伏一只充满野性桀骜难驯的野马,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所说经》卷3)难以教化的人,他们的心就像猿猴一样不停地攀缘,所以必须要运用种种的方法才能够对治,并且调御他们散乱攀缘的心;所以当他们的心能够止息安住下来了,才得以运用四圣谛、八圣道这些法来调伏他们、柔顺他们。就好像野马、野象心性野蛮暴悷不能调伏,必须要用鞭打或者钩刺等残酷的刑罚加诸于身上,甚至于到达彻骨之痛,让它们感到恐惧而不得不听从驯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因为开始有了三乘菩提的智庄严,逐渐可以了知并对治邪见,同时也逐渐有了种种的善巧方便;所以,此时或者着书、或者立说,乃至示现神通方便入于有缘众生的梦中,为其开示正知正见,令他能够离开邪见。看起来好像只是在为众生付出,努力的利益众生,却正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菩萨增长了更深一层的智慧,所以也是一分的智庄严。而正是因为菩萨之能够与众生同住、同行的缘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正觉电子报》第五期〈毕业感言〉中,曾略述末学修学佛法之心路历程,及在历缘对境中之对治法、修定法,到后来之自心现量等方法之尝试与体验。之后有师兄姐反应说看不太懂,总想找时间再说明一番,却一拖就是许久,实在惭愧。今仅针对上篇文章再作阐述,并加上最近之体验,希望能划下较完整之句点。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饮食,不仅是一般人所重视的事,对于佛门中尚未见道的修行人,也是极为粗重、要对治的事,因此声闻律中许多的规定都和饮食有关。饮食的律则,就是要消除最基本的贪欲,所以戒律中有非常繁琐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也因此多次声闻僧团中的异议,都有着饮食观的分歧意见。如第一件破僧事件的提婆达多,因为对佛陀起嫉妒心想要取而代之,要追随他的人出去对出家不久的年少宣说:你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宗派既然都是专擅修习特定的法门,显然它也跟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很像,也就是说,它都是根据众生所患的是什么样的毛病,所以需要用什么样的法门来对治。可是,正如我前面讲的,我们希望有全面性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要全面性的修证。也就是我再提醒大家一下,就是八万四千正法每一法皆有用,佛法的修证也是如同一样,我们要追求全面的健康,所以我们佛法的修证,也应该要全面 | admin 2018-07-22 |
![]() |
若人入昆勒门,论议则无穷,其中有随相门、对治门等种种诸门。随相门者,如佛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分别功德论》卷第一(大正二五,页三二上)亦提到:“阿毗昙者,大法也。所以言大者,四谛大慧诸法牙旗,断诸邪见无明洪痴,故曰大法也,亦名无比法,八智十慧,无漏正见,越三界阂,无与等者,故曰无比法也。迦旃延子撰集众经,抄掫要 | admin 2018-07-22 |
![]() |
般若时偏显涅盘非是断灭空,偏显藏识空性心之空性--无我性,偏显空性心之中道性--非一切法空之断灭空;所述唯在对治未悟二乘菩提之二乘凡夫,声闻初果亲观十八界空已,不堕「涅盘是一切法空」之邪见故,曾闻佛与大阿罗汉宣示涅盘有本际不灭故;般若时主说藏识中道空性之性,唯在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尚未述及能令佛子成究竟佛之般若种智。为令佛子证般若空性心者能入初地乃至佛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在家修行,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比如,当我们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我们忘记了本心。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关于名利的。如果我们的心虽然在红尘里面,可是我们对于名利是淡泊的,我们在做这些世间法的同时,实际上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圣教上说,为了避免造作十不善业而使恶业增长,须依四力来作对治。四力者,如《四法经》所说的四力:第一,是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子随时都可能会现行,使众生造恶业,所以我们要破坏它,不要让它现行。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的事,成为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的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会让周遭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增壹阿含》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简单跟大家说,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明心见性,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1集何谓佛教?>正纬老师(原标题:佛法的内容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意思就是说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这个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还有我执的存在,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完全超过五阴魔的范围;但是,在我见断除的时候,五阴魔其实已经对治了大部分了。所以说,在降伏五阴魔的第一个首要之务,就是能够确实的断除我见,因为断除我见而有断三缚结的功德。可是,断我见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古今都一样。现见现在大部分的大师们,都自以为断了我见,其实从他们的开示内容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断我见;但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形容烦恼很多,就会说有八万四千尘劳;而为了要对治八万四千尘劳,所以也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如果要形容须弥山的高大,则会说有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等等。但这并不一定表示说,烦恼的分类刚好有八万四千种那么多,或者说须弥山就刚好是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但这也不一定绝对如此,例如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波罗蜜多品〉中,就曾经开示说:为多贪、多瞋、多痴,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简单跟大家说,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明心见性,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最后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启超曾经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他说在寒冬里面晒太阳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学佛过来的人,我们都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受苦其实不能消罪的,消罪的方法是要把原来造的恶业加以对治弥补,罪业才能消除。不针对原来所造的恶业去对治,而另外去受无量的苦,都是白受苦恼,都是白痴。可是外道们不懂,以为把身体拿来受苦就可以赎罪,这就是外道苦行。我释迦牟尼无量世以来,有时受外道戒,有时受草食戒……,草食戒是这一世只能吃草,有时受根食戒,有时受茎食、菜食、果食、土食、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四种法又称为……所谓的身念处就叫作身念住,身念处又叫作身念住,也就是观身之自相为不净,同时观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空相,以对治见颠倒。也就是说,透过身念处的观察来观身不净,观自身之相是不净之相;同时,透过这样子的观察,去观察我们的色身乃是非常,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因无常而苦,因苦故空,因空所以它是非我;所以透过这样子的观察,来对治对我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