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治念对治道念处。修习未生念处证见念生已生念处。证见念住及不忘失增长圆满。记自所得。如证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圣道。圣道相圣道。对治圣道。对治道圣道。修习未生圣道。证圣道生已生圣道。证圣道住。及不忘失增长圆满。记自所得。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取四念处对对治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四念处修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未生四念处。为生四念处修行相故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已生四念处。为不失修行相故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已生四念处。为增广修行相故说为证法。如是诸比丘。取正勤如意根力觉道。未生为生。为住为不忘失。为增广取相说为证法。世尊。我见彼诸比丘生如是念。是诸比丘以着我相。取我慢相如是说证。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说诸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自体对治修行。未生令生。已生令增广。世尊复说一切法本来无体。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不灭。一切法本来寂静。一切法本来自性涅槃。世尊。是故我问如来此义。如来何意作如是说。尔时佛告成就第一义菩萨言。善哉善哉。成就第一义。汝能如是正念思惟生此觉观。复言善哉。成就第一义。汝今乃能问佛此义。何以故。汝为安乐一切众生。安隐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治无为空无异空。依空空断彼二空。弥勒菩萨言。世尊。菩萨如是修行十种相。于何等缚相而得解脱。佛言。弥勒。修行三昧境界。见形像相染缚烦恼中。而得解脱。即观彼镜像不取境界相。是名断彼难修行相。弥勒当知。差别而言。是诸空等对十种相。非一一空不能对治断十种相。弥勒。譬如无明不能生生乃至老死染烦恼等。但依本言无明缘行生。依近因缘故如是说。弥勒。此义如是应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菩萨善知彼烦恼对治心增长。知诸法增长已。是名菩萨善知我法增长。弥勒。云何菩萨善知诸法下。弥勒。若菩萨知彼对治法。烦恼染相心下损。善知诸法损。弥勒。是名菩萨善知诸法下。弥勒。云何菩萨善知巧方便。弥勒。若菩萨观察解脱胜处一切入。弥勒。是名菩萨善知巧方便。弥勒。菩萨摩诃萨善知如是修行菩萨行者。能得菩萨最胜妙果。弥勒。过去一切菩萨亦如是。未来一切菩萨亦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种种诸法相我依一理说生于下劣解我说名二乘如闻声分别而不知彼义故诸乘相违憍慢众生诤知诸地妙相及诸愿生处此胜相对治我说是大乘尔时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深密解脱修多罗中。此法门者名为何等。云何奉持。佛告观世自在菩萨言。观世自在。此修多罗名地波罗蜜了义法门。汝今应当如是受持。说此地波罗蜜了义经时。七万五千菩萨得大乘光明三昧。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问品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与上相违能对治彼。应知其相。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者烦恼杂染。二者业杂染。三者生杂染。清净义者。谓即如是三种杂染。所有离系菩提分法。善男子。如是十种。当知普摄一切诸义。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五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五义。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义。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于此觉了。善男子。此中遍知事者。当知即是一切所知。谓或诸蕴。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所对治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诸地中有二十二种愚痴十一种粗重。为所对治。谓于初地有二愚痴一者执着补特伽罗及法愚痴。二者恶趣杂染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二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误犯愚痴。二者种种业趣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三地有二愚痴。一者欲贪愚痴。二者。闻持陀罗尼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四地有二愚痴。一者等至爱愚痴。二者法爱愚痴。及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胜负心说违逆法对治正典。便能制伏令堕负处。此第四事。因禅定智力得成。如来了达上中下根如理为说。令其下种成熟解脱。此第五事。因根种智力得成。如来知见三品众生。邪正欲乐如实见已。拔断恶欲增长善欲。此第六事。因欲乐智力得成。如来观知众生三种。一者粗。二者中。三者妙。令此三人如理得入种种法门。此第七事。因性界智力得成。如来明见出离道法得解脱果。障阂道法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深乐观察诸对治门。所谓苦乐常无常净不净我无我实不实。归依非归依。众生非众生。恒非恒安非安。为无为断不断。涅槃非涅槃。增上非增上。常乐观察如是等法对治之门。亦欲乐闻无上大乘。如所闻已能为他说。善持净戒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善能摄取无上智慧。爱乐大乘守护大乘。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就跟着增强。若再不思对治,怨、恼之心将逐步蔓延而转成瞋恨之心,并付诸于身、口恶行,于是又完成了另一次的「种子起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的环绕循环,如是将再度的用一根长钉,将此瞋行牢固的钉入潜意识末那里面,形成更深厚的瞋习种子,以待下次因缘的来临,再度生起更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后世今时专弘离念灵知心者,努力提倡默照禅,引天童默照之禅以为己证,岂非皆由时人之世智辩聪,思欲对治真悟之师所致?是故天童默照之法者,乃其表相所弘者,欲以之而息灭当时人之世智辩聪也!至于座下,则择其有缘者,施以机锋、令悟如来藏识,绍继法脉。然而此事不便公开宣扬之,致使世人同皆错认默照之法即是天童教人证悟之法;今时世人复无实智,执以为实,不免同皆堕入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方便说就是人天善法,佛所说的“四悉檀”里面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乃至于世界悉檀,这个就是方便说。甚至于声闻解脱道(声闻菩提的法),其实相对于大乘法来说,它也是方便说——它是佛为了引入偏向于解脱的这个根性的这些众生所方便引导的。在《法华经》里面也说了,二乘的菩提它又叫作“化城”。因为它是化城,所以它不是究竟苏息之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梵天问言:「文殊师利!所言入涅盘者,以何等对治而说涅盘?」答言:「梵天!入涅盘者,彼此因缘不相和合,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若不起行,是则不生;若不生者,即名涅盘。」】 定性阿罗汉亦已证得第八识心体?《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九云:【「此如来藏甚深微妙,所说圣谛亦复深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若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学人落在有见,尚能以“空”来对治;如果落入空见里,千佛莫救。毁谤唯识者,另有一种手段:谓唯识是唯识宗所主张的,其他宗派无须认同。其实唯识思想直接来源于世尊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不是唯识宗自创。不应将佛说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佛理划归唯识宗所专有,然后借口不认同唯识宗的观点而加以否定。《楞伽经》中佛亦再三告诫说:谤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者,若依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来说,不离第一义悉檀而有为众生之种种言说,亦应是佛陀所教诲者,亦是菩萨行者所当为者。而也唯有不离第一义谛来谈论种种世间相,方是真正的实践「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恰如觅兔角」之圣训。否则,违教悖理而高唱「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是而奢谈「人间佛教」,其实与佛法修证了无相干,而其一切言说都只是戏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学人落在有见,尚能以空来对治;如果落入空见里,千佛莫救。毁谤唯识者,另有一种手段:谓唯识是唯识宗所主张的,其他宗派无须认同。其实唯识思想直接来源于世尊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不是唯识宗自创。不应将佛说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佛理划归唯识宗所专有,然后借口不认同唯识宗的观点而加以否定。《楞伽经》中佛亦再三告诫说: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既然有真实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啊!有性有法,为什么还要叫做空性?这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着于三界的有,所以叫祂为空性。因为众生都贪着三界的有,所以只好把这个真实心叫做空性,所以告诉众生:你们应该证空性,不要去贪求三界的有。三界的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欲界有就是在五尘中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就是能了知、能领受淫欲的乐触的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 | admin 2018-07-21 |
![]() |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