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自己所贪念的对象,无论他的外貌多么英俊、潇洒、美丽,而在他死了之后呢?他的尸体就会出现膨胀、青瘀、烂坏、出脓血、虫啖、骨头散乱等等可怕恶心的现象,用这样的不净观来对治自己的贪念,就可以让贪欲心逐渐静止下来了。那么如果是瞋恚心很重的人呢?对于种种违逆自己情志的 | admin 2020-02-21 |
![]() |
《成唯识论》卷6: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成唯识论》卷6)意思是说,所谓不放逸,就是能够勤修无贪、无瞋、无痴等三善根作为防恶修善的功能。也就是,对于所应断的恶事,能够防制而令恶事不再生起,乃至能够永远断除;对于所应修的善事,能够引导而令善事更加增长广大。不放逸可以对治放逸,也可以因此而成就一切世 | admin 2020-02-21 |
![]() |
要使昏沉、睡眠盖不增长,则要有光明相,以及对于光明相如理作意了解之后,再多作修习;譬如修学禅定的人处于黑暗之中,在修止观的时候会容易引起昏沉、睡眠的境界,而要除去这昏沉、睡眠,则必须以光明相来对治。什么是光明相呢?以实际的现象界来说,有夜间的星星、月亮,白天的太阳,乃至于火及明珠等,在现代则有电灯,能照亮夜间、白昼及窟宅等黑暗的地方,这是肉眼就可以 | admin 2020-02-21 |
![]() |
而这行门中佛菩萨名号以及对佛菩萨的忆念,正是对治昏沉黑暗相的光明相,并且是《瑜伽师地论》中所说修习随念佛的光明相。但是还得如我们在前面说明的,能够真实了解正知正念之所以不能相续,都是因为自己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习气使然,才会使得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昏沉就是掉举,不是散乱就是被睡眠盖所遮障。进而,也要以忆佛念佛行门修习令心止息,以对治昏沉、掉举和散乱 | admin 2020-02-21 |
![]() |
就是以修经行来对治昏沉睡眠盖来说,弥勒菩萨就这样开示:从惛沉睡眠盖,及能引惛沉睡眠障法,净修其心。为除彼故,于光明想善巧精恳,善取善思,善了善达。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于屏处、或于露处往返经行;于经行时,随缘一种净妙境界,极善示现;劝导赞励,庆慰其心。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要对治昏沉睡眠盖与掉举盖,就不能不正确了知它的食与非食。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以问答的方式开示说:问:惛沉睡眠盖以何为食?答:有黑暗相,及于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习,以之为食。问:此盖谁为非食?答:有光明相,及于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习,以为非食。(《瑜伽师地论》卷11)意思是说:昏沉睡眠盖以黑暗相为食,以及对于黑暗相有不正确的思惟与认知,因而一 | admin 2020-02-21 |
![]() |
经常我会用对治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往往是先入了境界,再反观到自己种种心行,总是事后不断检讨再检讨,虽习气有淡薄些,但觉得进展缓慢,老是慢半拍,甚至慢了好几拍,也感到很累,因为一堆烦恼习气似乎永远也对治不完。有时,我会用删去法----忽略、不理会、转移注意力,虽烦恼会减少,习气也较易压伏,但我老觉得对慧力开展似乎不大。后来,上课听老师说这较偏定法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如果真的要去对治这个部分的苦的话,那应该要把这个矛头,从原来指向境界、改变境界的这个方向,要把这个矛头倒转过来,把它转到向我们自己的这个方面。也就是说,今天所有这一切的苦呢,要成就我们所感受的这个苦,除了要有境界之外,一定还要有一个能觉知境界的我在那边,才能够共同成就了苦受;那这个果本身,我们可以说,当我们把这个修行的方向转一个方向,转到说修 | admin 2020-02-21 |
![]() |
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 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 | admin 2020-02-20 |
![]() |
依于这样的定力生起,所以面对生活当中有恶来、有恶口来、有恶身行来、有恶业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报,你住在清净忆佛念;住在清净忆佛念以后,不能只住于清净忆佛念,因为您是菩萨,你要有定慧等持来对治烦恼。您不是外道以定为禅,住在清净的一个禅定相应的定境法尘,就以为涅槃、寂静、清凉了;不可以这样子变成修学菩萨道成为一个外道,不可落于五现见涅槃的邪见境界。 | admin 2020-02-20 |
![]() |
善法包括两个特性:第一个是善法的自性是非颠倒性的,它能够对治在面对境界时,所生起的颠倒性之不善的染污法。譬如面对众生时,生起的慈悯之善心,能够对治颠倒而不生起瞋恚之恶心,这是第一个特性。第二个特性是善法是安隐的,能够令人往生善处,与获得修学之成就,而且善法也能够让菩萨饶益有情,作种种利他之行;相对的,恶法的自性是颠倒性的,属于不安隐性。而持戒是佛子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 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 | admin 2020-02-20 |
![]() |
《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也就是说,实义菩萨以法布施,使得弟子众得到利益与安乐,并且要随时教导与教诫。四摄法中的爱语,最殊胜的就是应时说法,让弟子众乐于听闻受持,如说而行发起功德受用。所以随时教诫就是应时说法,应时说法就是爱语;要随着弟子起贪结、或起瞋结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光想着忆佛念、光想着善念,也有可能恶念的势力太强了,有的时候那样的一个势力的强度,让我们的善念没有办法产生对治。佛陀就教了第二个方法,说去“念恶有灾患”。什么叫作念恶有灾患呢?就是我们去看,我们现在如果说一直把我的心安住在这个恶念中,如果我一直安念在这个恶念中,这个恶念就会产生逼恼,产生逼恼,我就没有办法安住下来修定,没 | admin 2020-02-20 |
![]() |
就譬如说众生会来学佛很大的原因,是一开始都是因为有诸般的烦恼!但如果说我们碰到烦恼的时候,每一次碰到烦恼,我们的心行就马上随着烦恼起起落落的话,那我们要修学,要能够整治这一颗心,恐怕就很难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要跟他说,我们在面对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争取、多争取一点点的时间,让我们的心不要立刻随着外面的境界转[zhuàn],那么在那个一点点的时间里面 | admin 2020-02-20 |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要去看到底财物的本身它是什么?然后从这个地方将自己悭吝的心能够解除,所以对治的方法就是要布施;如果说不能够作到很完美的布施也没有关系,就是要有布施的心意。那如何能够作呢?就是对于自己的钱财,作一个适当的管理。而去想说:这个钱财我到下辈子还可能继续要用它,那我如何把今世的钱财,能够变成未来世的钱财?那又想:死亡的时候这个钱财都带不去,任何东西也带 | admin 2020-02-20 |
![]() |
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 | admin 2020-02-20 |
![]() |
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够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有一心不乱的功夫;那么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就以这样一心不乱的持名念佛功夫,来对治,不让原来贪欲执着的那个习气现起。这就是古德所说的:“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定。”那就能够跟随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不会违背所发求生净土的誓愿,随 | admin 2020-02-20 |
![]()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世俗的事物太专注了,没办法放松所以会失眠----念佛可以对治失眠,因为可以让你放松。另外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