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佛教所阐述的这个法界实相的真理,它能够完整地呈现三界六道有情众生的这些因果的因素。这些三界六道有情流转的因果,由于菩萨实证了实相心以后,智慧会不断的增长,不断的增长以后,越能了知这些因果的内容。所以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弟子,要善于了知因果;同时佛也教导佛弟子,要如何来让自己能够避免未来世不好三恶道的果报,如何来改变未来世的果报,使它成为可 admin

2020-02-21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众 admin

2020-02-21

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著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贪爱这种种乐,会带来继续轮转生死的过患就是苦。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 admin

2020-02-21

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着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贪爱这种种乐,会带来继续轮转生死的过患就是苦。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 admin

2020-02-21

有情众生为什么会有贪心呢?因为执著于要让这一个物质的身体,以及这一个意识觉知心,能够得到享乐、得到所要的。所以有情因为有这一个物质的身体,以及有这一个意识觉知心,作为他的来源,所以会对于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以及法这六尘,起了执著、起了贪爱。眼睛会对于所要看到的外面的这一些颜色会起了贪爱,耳朵会对于所要听到外面的这些声音起了贪爱,鼻子、鼻根会对于 admin

2020-02-21

有情众生他要在这个世界,要能够有一些功能作用出来的话,他一定要有他的身行,有他的口行以及他的意行;这些身行或是口行或是意行,它的行为跟过程这个就是行阴。但是这个行阴它也是虚妄的,今天所作、所讲的话,或是所想的事情,到了明天乃至后天,乃至一年或是一百年之后的话,也完全就变成是虚妄无常的。所以,这些行阴不管是身行,或是身体实际上的动作,或是嘴巴所讲的话 admin

2020-02-21

山河大地是共业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的,这就是器世间形成的原因,包括无情的植物,也都是共业有情的如来藏,集体感应而出生的,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宇宙的真相就是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情众生与无情器世间,如果只是依各别无关的因缘而出生,则为各别独立之发展系统,而欠缺互相间之关联性,则应有情无法生存于无情之山河大地间。必须是无情为有情 admin

2020-02-21

山河大地是共业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的,这就是器世间形成的原因,包括无情的植物,也都是共业有情的如来藏集体感应而出生的,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宇宙的真相就是这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情众生与无情器世间,如果只是依各别无关的因缘而出生,则为各别独立之发展系统,而欠缺互相间之关联性,则应有情无法生存于无情之山河大地间。必须是无情为有情之 admin

2020-02-2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舍离 admin

2020-02-21

以上这就是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道轮回的法则,其重点就是这一位往生者,他所累积的福德资粮会决定一切。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将流落到畜生道的有情众生,他的中阴身生起是如何的状态。如果这一个往生者生前所造的,是比较不严重的恶业,虽不至于须下地狱,但是却必须在畜生道承受恶业果报;由于恶业果报的业力的关系,这个往生者的中阴身,将会只有畜生道有情的智慧能力,无法 admin

2020-02-21

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呢?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身体里面尽是脓血臭秽、屎尿不净,只是因为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皮,所以看起来好像还不错,其实是名符其实的“活动厕所”啊。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的身体表相产生贪着,往往都是因为有情的言语、气质、姿态、神韵等种种韵味 admin

2020-02-21

我们平时作完早晚课以后,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这样的: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护法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只,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畜生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 admin

2020-02-21

此外《瑜伽师地论》又说:什么是众生的法光明呢?就是说有情众生的所触、所受、所思,是属于心所法之遍行,能与八识心王相应;有情众生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观察诸法,便是每一位众生的法光明。《瑜伽师地论》又说:众生能够修习随念佛等也是法光明,随念佛等就是随念三宝及施、戒、天等的功德,也就是六念法,或称为六念处。心随于念佛等功德,数数思惟忆念也能对治昏沉、睡眠之 admin

2020-02-21

相反地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清净,这个就是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因此有情众生的某一个人业种改变了,他的如来藏相应而出生的那一分世界也就随之转变,虽然微少而不容易觉察,但若所有有情都转变了,就很显然地可以看见世界的全面转变。相同的如果有多一些人,在修行上能够断我见,证悟实相,那就会使得某地区、某国家,乃至某个世界的众生广有福报;因此 admin

2020-02-20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大乘佛法的修行也同样是依于涅槃而修,但是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平等具有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这个如来藏心他虽然含藏有烦恼种子,但是却不妨碍他的清净性、涅槃性、真实性、如如性;他也具备有无量无数的微妙功德,所以能够出生万法,而在一切万法的上面显现出他的真如体性,而与一切万法不一不异。每一位有情众 admin

2020-02-20

但是,有情众生的五阴乃是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产生出来的,并不是所谓的三魂七魄等等,乃至死了以后三魂会分散到三个地方这一类的说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说法,都不符合法界的事实。一般来说,一般的普通人如果在他舍报死了以后,在这个时候他的意识其实是已经断灭而不存在了;因为他就会根据自己的无明,以及此世或过去世所造的这些种种的业,配合他的第七末那识的执着性,而促使 admin

2020-02-20

虽然这些烧纸钱的行为,可以安慰一下鬼道的众生,同时祭祀者也能够生起慎终追远乃至饮水思源的孝心;但是,实质上要帮助堕落在鬼道的眷属,除了摄受不知情的众生因此而随顺他们这些民间烧纸钱的方法之外;但是正信的佛弟子知道,真正要帮助这一类的有情众生,应该是要依据圣教的正理而行。也就是说,如果因缘成熟,佛弟子也要能够为他们教导基本的知见,应该以佛教的仪式或者超 admin

2020-02-20

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不断的从生生世世的父母来受生,所以一切有情都应该当过我的父母,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杀害众生来吃的话,就是在杀我的父母,也是杀我过去生在畜生道的身体。如果我们看到有人杀害畜生的时候,应该要想方设法来救护牠们,解除牠们的苦难;并且应该要常常教化众生,为他们讲说菩萨戒,来救度众生。在《优 admin

2020-02-20

然而,有情众生却为无始来之无明所障,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因而妄造流转之业,常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生死,无法止息,这都是由于无法证得这个涅槃妙心的缘故。永嘉禅师也说: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永嘉证道歌》)自古以来,禅宗祖师皆是以种种入泥入水、老婆无比的作略,让弟子们能在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等日用之中,去证悟无生。如果能够一朝亲 admin

2020-02-20

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