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余涅槃是如来藏独存状态,而如来藏本体毫不变动、不消失,一直是一如的;那就表示本质上来说,不论这个有情众生是死是活,当下都已经是处在自性清净涅槃状态了,当然就不是一定要死亡后才有涅槃可入。有了这个概念,才能了解经典中小乘人所入涅槃,不会单纯说成如一般人的死亡;再者,抛弃五阴十八界后也不会造成断灭,正是还有根本依的不生灭如来藏存在背后,故说入涅槃是不 三摩地

2018-08-09

当然,“成佛”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广行六度波罗蜜,帮助数不尽的有情众生,一起迈向成佛之道,才能够具足圆满的福德和智慧!生生世世学佛,熏闻八识的正确道理,将如来藏储存的种种染污的种子(例如:贪心、骄慢、嗔恚)汰换成清净的种子,持续进步,就会一直走在佛法的智慧大道上,最后一定会成佛。佛陀的智慧,能够让大家离开生老病死的痛苦,获得真正的 admin

2018-08-09

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佛菩萨的悲愿,透过教化的力量来转变被加持者的心灵,因而产生转变有情众生因缘之力量。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是在帮助被加持者能够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和勇气,而不是在叫他们躲债、逃债乃至逃避现实。也就是说,透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来缓和化解有情众生当前所面对的压力和困境,使学人有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有勇气来承担自 admin

2018-08-09

阴界入乃是有情众生于六道轮回受果报一期生死之法,不是常住不变坚固之法:五阴中之色阴乃四大聚集之差别相所成,犹如聚沫;受阴则是在色阴与识阴上面生起的觉受,犹如浮泡,无有住相;想阴是依色、识、受阴聚合而成之了知性,犹如阳焰所成似有之水,虚幻不实;行阴是由色、识、受、想四阴和合而成,都无实法,犹如芭蕉;人间之识阴是以色阴及意根之作意,而从自心如来中变化出 admin

2018-08-08

也就是说,菩萨除了为自己求得解脱之外,还想要求得无上的佛菩提智,并且利益无量的有情众生,这就像是“大白牛车”一般,有大能力,能够乘载许多的众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其实梵文中的“萨埵”,除了有情众生的意思之外,另外还有勇健、勇猛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 admin

2018-08-07

 另外有一些菩萨,因为看到有情众生遭受了各种的苦报,他生起了怜愍心,想要有能力来救拔这些众生,所以发起了菩提心。 另外还有一些菩萨,是因为怜爱众生的缘故,想要利益他们,让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所以发起了菩提心。除了这些状况,另外还有无量的因缘差别,菩萨会发起菩提心。 总之,这都是因为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福德智慧的种子已经成熟 admin

2018-08-07

因为祂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著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著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某一道当中,所以祂同时又是实现因果的主体。有些佛门外道、研究佛法的学者以及附佛法外道,他们不了解如来藏心确实是宇宙以及生命运转轨则背后的根本实相,所以就随意的以宗派之别来否定 admin

2018-08-07

大乘的佛菩提法中,诸菩萨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佛智慧而开悟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进而修学佛菩提的无生法忍,最后证得无上佛果,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度化众生出离生死,是名大乘,但是佛菩提的般若实相及无生法忍的智慧却不共二乘。既然是修证的内容有所不同,就有必要清楚的了知您所修的法门是哪一种?三乘法门的内容有异有同,哪些是同?哪些是不共二乘的?皆要 admin

2018-08-07

在佛菩萨不放弃任何一位有情众生的大悲光明普照之下,我们要如何报答佛恩与师恩?然而,又有多少有情众生尚未能值遇正法,以致苦趣无由可出,我们难道不该帮助他们脱离邪法、进入正法?自己受用了佛菩萨的恩泽,又怎能狠得下心弃众生于不顾呢?若果真如此,岂不是愧对诸佛菩萨的大恩,也是愧对自己的良知!在此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安排了大悲、大愿、大精进的菩萨摩 admin

2018-08-06

各位菩萨!有情众生之所以不断轮回生死的真相,就是这样的道理啊!世间人常说:“来而无往非礼也。”意思是说:作主的、思量的你,把一生所染污的种子都丢给祂,你所有的上一世的觉知心死了、灭了以后,下辈子又去投胎出生的时候,祂就把这些染污种子倒出来还给你,所以下辈子你出生的时候就是染污的凡夫嘛!道理就是这样!很简单是不是?可是,祂却不是因为生气而说 admin

2018-08-04

想想看,众生善恶业行造作完成,而成就业种以后,如果不是由各人真实不坏的第八阿赖耶识执持集藏,那业种如何能够存在而不灭失?如果不是由各人的阿赖耶识自己集藏,而是由外于各人阿赖耶识的法,例如施设物质色法边际外无法的虚空来执持一切有情众生的业种,那就变成一生劳苦修福、修净业的人,福德和功德可能去到来世在他人身上现行受福报而唐捐其功,对自己则毫无利益。反之 admin

2018-08-04

有情众生舍寿的时候,就会促使阿赖耶识产生一个中阴身出来,所以上一世的肉身死了,意识不再能借著上一世的身体而现起的时候,意根和意识就会借著阿赖耶识移转到中阴身上。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 admin

2018-08-04

以上这就是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道轮回的法则,其重点就是这一位往生者,他所累积的福德资粮会决定一切。接著,我们再来探讨将流落到畜生道的有情众生,他的中阴身生起是如何的状态。如果这一个往生者生前所造的,是比较不严重的恶业,虽不至于须下地狱,但是却必须在畜生道承受恶业果报;由于恶业果报的业力的关系,这个往生者的中阴身,将会只有畜生道有情的智慧能力,无法 三摩地

2018-08-03

”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过僧过”的根本目的在于“大护佛法”,因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表相,如果过分宣扬破戒僧人的过恶,就会让众生对于整个佛法失去信心,让有情众生失去断恶行善、求证菩提的愿望,对于佛教整体的发展和僧俗弟子的信仰与修行造成很大的障碍。从一般意义上,“不 三摩地

2018-08-02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心,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三摩地

2018-08-01

若认为阿赖耶识住于虚空,那么这个住于虚空的阿赖耶识与色身就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个体,不能同时同处配合运作,祂又是如何记载有情众生的一切身口意行业种?又如何了知众生的起心动念,乃至如何配合众生而正常运作?因此可知,阿赖耶识一定就在吾人色身中。二者,吾人身中如来藏本体,与世尊的如来藏(改名无垢识)一样清凈。《大方等如来藏经》云: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 三摩地

2018-08-01

 关于有情众生舍寿时的过程,在弥勒菩萨所著作的《瑜伽师地论》卷1中,有开示有情众生是如何舍寿的,其大意是说:当生命将结束时,造恶业的人先从头部开始生起冷触,也就是阿赖耶识从头部先开始舍离,慢慢地往下舍离,而使冷触到达心脏处。阿赖耶识舍尽头部时,意识已经消失;在舍离头部的整个过程之中,死者是住在恶业所造成的恐怖境界逼迫之中,这时死者的心会非常混乱 三摩地

2018-07-31

所以说,有情众生所感知到的外境,其实都是如来藏这个本体所现起的影像而已,如果离开了本识如来藏,其实就没有外境可说了,这就是万法唯识的真理。依照他空见的教义,这个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自有的,但是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等虚妄境界,却是属于他空之法,依于这个本不生灭的本体,而说一切的事物或者现象是空相、是性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也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有情众生所感知到的外境,其实都是如来藏这个本体所现起的影像而已,如果离开了本识如来藏,其实就没有外境可说了,这就是万法唯识的真理。依照他空见的教义,这个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自有的,但是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等虚妄境界,却是属于他空之法,依于这个本不生灭的本体,而说一切的事物或者现象是空相、是性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也 三摩地

2018-07-23

简译:修得此密灌顶者,可以杀有情众生,可以受用他人的妻女,可以抢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女人,亦可说一切大小妄语!更早之前的莲花生也是一样,如诺那开示录所言:如莲花生大士,度恶性阐提,将人杀死,或杀其夫而用其妻,弹指间,即能将死者灵魂,送往西方极乐世界者。由上可知,修学密教之人狂妄至极,不但以佛自居,甚至允许任意杀人、任意奸淫别人妻女。莲花生更有关于男女双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