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当有情众生在贪瞋痴当中打滚的时候,祂和有情众生同在一起,可是祂从来不起贪瞋痴,所以说祂叫做自性清净心;并且现观祂的自性清净,从来不染污,从来不起念,却又含藏了众生七识心的染污种子,却又不断有众生的染污种子出现在七识心上面。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杀生,主要是指杀人,但也包括故意杀害一切有情众生,都属杀害生命。偷盗是窃取他人财物,虽一针一线之微,不告而取即谓之偷。邪淫,是指不正当的性行为,非人、非时、非处行淫皆称之。在家佛弟子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正法,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淫,这就是正业。正命:是指正当的生计,也即是远离邪命。世尊住 | admin 2020-06-08 |
|
当有情众生听到这个道理之后,就开始寻找善知识,熏习正确的知见,然后开始寻觅,开始观行,开始观察:到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里呢?我的佛性要怎样才看得见呢?在还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就叫作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全部都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所以,智顗大师说五品弟子位,就相当于别教的五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有情众生在中阴身时的异熟果报,不是修来的。--------《正觉电子报第21期般若信箱》问一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心;祂具有本来性──本来而有,法尔而有,不是被生的法;菩萨与诸佛也都找不到一个方法可以坏灭祂,所以祂的体性犹如金刚,永不可坏。这是实证了如来藏─法界实相─的 | admin 2020-06-08 |
|
到此地步,明白真如佛心,亲见自性弥陀时,便见自己与十方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所以称为「观一切佛身」,「见十方一切诸佛」。第九观修学完成之后,在这个报身坏掉之时,他一定可以生于诸佛之前,得到无生忍。想无量寿佛的时候,要注意有个要领,要从其中的一种相好先想---先想祂的眉间毫相,这个白毫相要观想得非常清楚,非常分明。如果眉间的白毫之相能够观想得很清楚的话,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已经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时时刻刻观照自性弥陀,时时刻刻看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在显现,不思世间的杂事。如果有所思惟,是为众生;如果有所思惟,是为思惟佛法,这个我们称之为理一心,不念世间法。理一心就是定。以上是说明念佛可以让我们俱足事一心和理一心的定学。慧学就是说: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而得到戒学和定学的那些过程和功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这个实相念佛的人呢,这个时候虽然看见世间有凡夫、有圣贤,可是他也照见凡夫与圣贤都是施设,因为自性弥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无凡无圣、无取无舍、不来不去,但是却能够在一切的表相上面,随顺于一切的有情众生,示现来去、示现取舍、示现凡圣。--------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 admin 2020-06-08 |
|
从这样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南阎浮提里面的一个地球,这个世界里面,原来只是卢舍那佛整个所示现庄严成就的佛国其中一叶里面,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一小点而已,也是都受到卢舍那佛所变化的释迦佛的摄受,慈悲的照射我们整个有情众生。现在了解这个部分以后,我们就知道说,一个莲华就是一花,一花是一个如来身。然后这样的前提我们就知道,如果说一叶一世 | admin 2020-06-08 |
|
![]() |
若道每一有情众生之真心遍一切处示现者或说为遍满虚空者,此人不是真悟之人。一切有情之真心本体,若未修至佛地者,皆名为如来藏。如来藏即是八地以后之庵摩罗识或异熟识,即是七地以前之阿赖耶识。在此阿赖耶或异熟识如来藏中,具有成就如来法身之能变功能,故云︰“如来藏中藏如来。”经云︰“藏识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 | admin 2020-04-15 |
![]() |
那我们要问:这山河大地是归属于哪一种种性呢?你不能说山河大地也有佛性、也能成佛,那么山河大地应该是众生;如果是众生你得要归属,如果不能归属,你不能强硬的说:“反正我认知就是啦!不必跟你讨论!”可是这个事情本身,你一定要有道理,要大家能够接受;没有道理为什么要强迫接受呢?“那这样的话,植物本身是有情!植物本身有佛性!”那我们再来看 | admin 2020-03-12 |
![]() |
那众生究竟如何能有三世轮回?前世业因又如何感应后世的果报?简单地说,造作善恶业行而生起的业力,如何能在此世五阴灭去之后继续存在?又如何从旧的身心系而移转到新的身心系?乃至如何从前一个业系而移转到下一个业系?因为此世身心五阴灭去,下一世的身心五阴尚未生起之际,业力是灭或不灭?如果未灭,下一世身心五阴尚未出生而前世身心五阴已灭,此刻业力存在何处?是存在 | admin 2020-02-21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所以对于有情众生中,若要能得到大威仪、得敬重,必须要于诸众生心无嫉妒;看见他人得利益时,心生欢喜;看见他人失利,起了怜愍心;对于他人有好名誉时,心生忻悦;见其失名誉时,助怀忧恼;因为如此调柔心性,继而于修学道业,发菩提心,造佛形像,敬奉布施宝盖;对于自己父母亲敬奉侍,对于贤圣善知识的善教导恭敬奉迎;常劝人弃舍少威德 | admin 2020-02-21 |
![]() |
而由于这些种种的法,因此说有种种众生法界,如果概略区分,就可以分为四圣六凡之十法界;因此法界的意思,就是在说明有情众生一切法之界限,而也只有佛才能了知众生的一切法界。种种众生由于他们的法界各不相同,所以就有了种种的众生有,就称为异界异有。譬如人法界不同于天法界,天法界又不同于非天法界,所以六道各各不同;乃至天法界就有二十八种层次的不同,人法界又各不 | admin 2020-02-21 |
![]() |
而且佛功德无远弗届,不断地来摄受一切的有情众生。因此佛又说:这样的供养雕像,当作是佛真正的在面前,这样就是供养三宝、供养诸佛;这样功德,跟来到我面前亲身供养功德都是一模一样、无有差别。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如果家里面可以摆放一尊、安置一尊佛像,这样来诚心供养,功德就跟罽夷罗夫妇是一样的。他能够改善他家里面的生活,可以改善他的业报,那我们将来也一定是可以 | admin 2020-02-21 |
![]() |
各位菩萨!有情众生之所以不断轮回生死的真相,就是这样的道理啊!世间人常说:来而无往非礼也。意思是说:作主的、思量的你,把一生所染污的种子都丢给祂,你所有的上一世的觉知心死了、灭了以后,下辈子又去投胎出生的时候,祂就把这些染污种子倒出来还给你,所以下辈子你出生的时候就是染污的凡夫嘛!道理就是这样!很简单是不是?可是,祂却不是因为生气而说:你把这么多的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有情众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说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够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那么知道了这个----能够解脱于生死系缚,就是有智慧才能够解脱。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就是与五蕴的我见我执相应,而任性地去让这个与我见我执相应的烦恼一直去 | admin 2020-02-21 |
![]() |
也就是佛教所阐述的这个法界实相的真理,它能够完整地呈现三界六道有情众生的这些因果的因素。这些三界六道有情流转的因果,由于菩萨实证了实相心以后,智慧会不断的增长,不断的增长以后,越能了知这些因果的内容。所以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弟子,要善于了知因果;同时佛也教导佛弟子,要如何来让自己能够避免未来世不好三恶道的果报,如何来改变未来世的果报,使它成为可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