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离世间一切烦恼使缠,过一切苦,离一切烦恼垢,得净、得清净,住于彼岸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愿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 admin

2020-07-23

  我涅槃后第百年。吾圣教中乖争坚固。。。。我涅槃后第九百年。吾圣教中事业坚固。。。。我涅槃后第十百年。吾圣教中戏论坚固。。。。以是因缘,天龙等众。悲伤懊恼舍不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于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正法灭。从是已后,诸苾刍等造恶转深。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益不恭敬。。。”悲夫!阿弥陀佛!真正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应不惜身命坚守戒 admin

2020-07-22

  可是我们可以说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所指的就是如来藏、就是第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涅槃本际……还有种种的名,佛陀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是超越一切的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可以分为本劫本见跟末劫末见。什么是本劫本见?什么是末劫末见呢?本就是有所本,就是根据一个劫里面所发生的事实,因为这样子的事实然后产生的见解、有根据的见解,可是有根据的见解不一定 admin

2020-07-17

  中国禅门这些毕生出家的专业修行人,比起许多正觉学人,付出了更多时间乃至毕生性命,日夜付出色身体力,乃至所得一切钱财物品供养涓滴不剩皆归给常住,不是更值得这注脚:“耗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多少年过去都不肯放弃,直到命终,令人敬佩!”?溯及西天二十代禅宗祖师,代代单传宗门,开悟弟子可说绝无仅有,多数门人深知其当生无缘开悟,犹然继续耗费大量 admin

2020-07-12

  2004年,五台山僧人妙幢在宁国市委的支持下,集民众之力量,在宁国青龙湾风景区秀云岛上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慧云禅院,圆了宗杲百余年前的遗愿。宗杲到了阿育王山,一边着手修建寺庙;一边用“糍井”技术凿井治大池,解决山高缺水之苦;一边填海改田数千顷,解决僧多粮少之难。此举受到朝廷的褒奖,以“般若”(在佛教中意为“智慧”)诏赐其 admin

2020-07-06

  譬如说,在经典里面就会有说到,有些人他是有神通的,因为他修了四禅定;那修了四禅定之后,如果他再加修神通的话,他能够具有神通力。可是这个神通力,他有可能有一劫的神通力,或是两劫、三劫不等,就看他的神通力是如何。可是如果说他的神通力是有限的,譬如说他可能能够看到二十劫或是十劫这样的神通力;可是有了这样的神通力之后,他对于法界的实相,他有时候会因为 admin

2020-07-06

  于地上阶位,以法布施来救护众生,更与众生结下深厚的善缘,乃至三地快满心的菩萨,修学四禅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因而有了意生身,可以去至他方世界广度众生,与众生结下广大而且深厚的善缘,以此来圆满地上菩萨一一阶位的功德;如是一一经历菩萨五十阶位,最后功德圆满,而成为十地满心的法王子,转入等觉位;在等觉位,于道种智已经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修学,仅欠缺福德而已 admin

2020-07-06

  也就是说,声闻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尽五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由于声闻人是听闻佛的音声开示,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而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 admin

2020-07-06

  因为讲的是愿,所以才会说:如果十方的众生闻我名号、至心系念,想要生到极乐,并且因此而做了很多的善事——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想要生到极乐世界,这样子做如果说他没有生到极乐世界的话,那么我阿弥陀佛就不取正觉!这个是阿弥陀佛其中一个大愿之一,总共有四十个大愿。除了这个愿之外,阿弥陀佛同样也发了其它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admin

2020-07-06

  这是从《十华严经》卷40中的一段偈颂而来的,原来一开始是说我昔所造诸恶业,而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往昔所造诸恶业的文句了。由于无始以来就一直有着贪瞋痴,所以辗转造作诸恶业,而使得今世感得种种的果报;所以就借着这样子的忏悔,希望使得自己更加清净。然而对于某一些人而言,这四句偈颂的第一句或许可以考虑改成今朝所受诸恶果,因为有一些人是要等到面临了恶果才会开始 admin

2020-07-06

  自身如果有正确的修行方法,就会逐渐地进入涅槃的境界,所谓涅槃它有一个内涵,它的修行方法就是正道;正道它的真正的义理就是: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个正道是能够让我们修行到达涅槃的一个方法。佛陀在开示这一段的时候,有一位叫作难陀的牧羊人,倚仗着木杖远远地站着,听到佛对弟子众作这个开示,他就慢慢地走到世尊的面前向佛禀报, admin

2020-07-06

  其实波斯匿王当时的证量,已经是很高了,有经文为证,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之中有这么一段的经文:【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我为地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所以波斯匿王当时示现为国王之身,是示现在诸佛成佛之世来护持世尊正法的种种菩萨相貌之一。如同世尊在《妙法莲 admin

2020-07-06

  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祖活了百岁,可是寿算一旦到了,还是要死,没有不死的。又譬如人类所生活的山河大地器世间,算是很长寿了,因为它每天的变异不大,小得让人无法察觉出来;然虽如此,在每一刹那,它还是在变异,只是变异得很慢很慢,无法让人一下子察觉出来而已;如果哪天发生大地震、火山爆发或者下大雨,使得山河大地有较大的变动时,人 admin

2020-07-06

  所以说我们从这个部分就知道说,如果一个念佛人,他因为恶知识的邪教导,变成六识论的断灭论,说唉呀!一切法,死了以后都没有,一切法空啦!就是缘起性空啦!只有六识,没有识。这些落入断灭论的。如果我们随顺于这些恶知识的说法,而去跟随他来毁谤大乘、跟随他来不信受的话,就算你没有毁谤大乘,可是你在心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见,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难 admin

2020-07-06

  人人身上本来就有四禅定,这些都是可以一一如实地去体验。我们如果是能够忆佛成片,让它净念相续;净念相续就是已经成片了。这个时候久而久之,当然我们对五阴十界的贪爱执著性减低,那自然而然色界的初禅天身就会现起,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初禅天身的离生喜乐,离开欲界生起这个喜乐,这个修行才真的是一个安全的修定方法;否则,譬如说我们如果是淫心未除,请问现前境界,如 admin

2020-07-06

  如果要体究念佛的人,他不了解什么叫作自性弥陀相关的知见,那他就一定会着相——落入五受阴当中而不自知——他会在相里面去找自性弥陀,这样终究是找不到!因为自性弥陀又叫做真如、佛性、阿赖耶识、第识……种种的名字,在经典当中,祂有种种的名称。这个真如佛性虽然不离一切的相,但是一切的相却不是真如佛性。经典中告诉我们说:真如佛 admin

2020-07-06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例如选择本愿持名念佛法门,他们只有选择阿弥陀佛四十个大愿中的其中一个愿,而排斥弥陀世尊其他的四十七个大愿,但是其他四十七愿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啊!也是祂的本愿!不能单取其中一愿而排斥阿弥陀佛其余四十七个本在因地已发的大愿,否则即是排斥阿弥陀佛更多的本愿,成为抵制阿弥陀佛其他四十七个大愿的恶人!也不要排斥其他的佛法的修行,否则就会变 admin

2020-07-06

  那如果他的根器更好,他想要求生极乐的品位乃是更是上品上生的话,那他就要亲见自性弥陀,他需要体究念佛而实证法界实相心,因为想要亲见自性弥陀者,他就要真正的去体究念佛,就是要去体究到底如何是无量寿佛,或者体究念佛是谁?这个体究念佛就是念佛法门里的理行,在禅门来说,那就是参禅!在念佛人要体究前,却要先建立第一义的知见,这就是要从经典当中去了解真如佛性第 admin

2020-07-06

  这些方向在前几次讲到正道里面,都有讲到;其中正道里面,就有一个标准,它到底要怎么修?这些正道里面又把它归纳后,其实就是要断五戒里面这些容易违犯的恶,然后甚至能够修行变成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这个都是修行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一个方向,戒能够守好了,定就容易修,要不然心里贪这个、贪那个,挂心挂念都是挂念这个世间法,无非是财色名食睡,心怎么能 admin

2020-07-06

  然后自己心里想:我慈心地祈愿众生,能够早日的离开难各种苦,不要像我现在这样,有怨家来结仇。蛇跟狐狸知道这件事,就在那边讨论说,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蛇就说:我们应该去救他啊!所以蛇就衔着良药,然后闯进到狱中,见到菩萨,然后发现菩萨的身体、精神都不太好。蛇内心很难过,就对菩萨说:我现在把这个草药放在你的身边,我要去咬太子,我的毒牙很毒,没有人 admin

2020-07-06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50   151   下一页»   共3007条/15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